涪陵榨菜:增長疲軟、食品安全爭議,榨菜之王賣不動了?|ESG案例
出品| 本站財經ESG
作者| 韋燕菲
“中國榨菜數涪陵,涪陵榨菜數烏江。”作爲中國佐餐市場的“榨菜之王”,烏江涪陵榨菜(002507.SZ)曾憑藉“小產品大市場”成爲中國醬醃菜行業唯一上市企業,在2016年營收破10億。
2022年,涪陵榨菜營收攀上歷史新高25.48億元。然而,自2022年起公司業績連續三年呈現下滑態勢。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再降4.75%至7.13億元。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涪陵榨菜,如今在存量市場的競爭之下卻增長疲軟。
ESG表現方面,據萬得評分,涪陵榨菜獲評“B”級。就ESG評分而言,在同行業中進行橫向比較,涪陵榨菜位於行業中下游水平,在環境、社會及治理層面均有較大提升空間。
來源:wind萬得官網
MVR減排技術亮點,ESG報告仍需完善
在環境(E)維度,根據國際機構披露包裝食品和肉類行業ESG評級標準,重點關注企業在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和廢物、原材料採購與產品碳足跡方面的表現。
來源:MSCI官網
廢水處理一直是榨菜生產環節的一個難點,也是ESG評分標準在該行業中所重點關注的實踐表現。據瞭解,涪陵榨菜行業投入5.2億元推廣鹽水生化處理技術,建成44座榨菜廢水處理設施,落實“收原料收廢水”治理措施,全面實現廢水達標排放。
其中,公司引進並投用MVR技術是廢水處理中的一大亮點:將榨菜鹽水中的鹽分蒸發濃縮,濃縮液回用作熬製榨菜醬油、復醃液等;引用結晶鹽設備,將濃縮液再結晶,結晶鹽重複用於青菜頭醃漬;徹底解決榨菜濃鹽水處置及存放問題,達到了從源頭減少鹽水排放的目的。
據統計,引入推廣MVR蒸發濃縮技術後,涪陵榨菜鹽水回收每年生產榨菜醬油5萬噸,增加產值1億元。同時每年能回收食鹽約160噸,減少含鹽水排放5萬噸,開發生產榨菜醬油約5萬噸,新增產值8000萬元,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的環境理念與ESG的評級標準相契合。
然而,就ESG報告披露方面,涪陵榨菜仍然存在不足。據瞭解,涪陵榨菜自2022年後便停發獨立的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並將相關的ESG維度內容併入公司年度報告,報告中針對環境維度方面的信息量與數據詳細度大大降低。
從行業對標看,同爲食品加工龍頭的海天味業、千禾味業均保持每年發佈獨立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的慣例,且內容涵蓋“碳減排路線圖、供應鏈人權審計”等細化信息;而涪陵榨菜的披露簡化,對環境議題的針對性不足。
此外,涪陵榨菜停發獨立報告、併入年度報告的行爲,在環境維度本質是環境信息披露優先級下降的體現,既無法迴應行業環境痛點,也難以滿足利益相關方對環境績效的知情權,需從披露形式與內容雙端改進,才能真正提升環境維度的治理與實踐水平。
產品質量問題引不滿,食品安全需被重視
在社會(S)層面,涪陵榨菜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模式,帶動50萬菜農增收,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爲鄉村振興事業注入了強勁動力,在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成效顯著。
然而,就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而言,榨菜產品的健康問題一直廣受社會關注。在2022年“315”期間,烏江涪陵榨菜就曾遭到媒體點名,因其中的鈉和甜味劑較多被列入“十大不推薦產品”,引起社會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擔憂。
儘管涪陵榨菜積極響應,研發推出減鹽升級產品,開闢輕鹽健康賽道。但依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的計算標準,即便減鹽後的烏江榨菜新品,依舊屬於高鈉範疇,距離滿足消費者對健康低鹽食品的期望仍有差距。
不僅如此,12315平臺以及黑貓投訴平臺上涌現出大量針對涪陵榨菜的投訴,消費者紛紛反映在產品中吃出異物,稱其在烏江榨菜裡吃到玻璃渣、鐵絲塑料、頭髮等。
2025年6月,有消費者在美宜佳購買的烏江脆口蘿蔔丁中發現蟲子,聯繫烏江涪陵榨菜公司卻未得到有效迴應,後續來電處理態度還極度敷衍;同月,有消費者在天貓超市購買的烏江榨菜涼拌海帶絲中吃出不明異物;更嚴重的是,還有部分消費者因食用變質發黴的榨菜出現腹瀉、腹痛等身體不適症狀。
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在產品質量管控方面,涪陵榨菜也存在“老莖”“硬菜梗”管控不嚴的狀況。一些投資者反饋烏江涪陵榨菜產品硬梗問題突出、品控表現差,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食用體驗與對品牌的信任,而企業的回答並未直面品控問題。
來源:證券之星平臺
儘管公司宣稱有全鏈條質量管控,但在實際生產與市場流通環節,質量把控可能存在漏洞,對消費者投訴的處理效率和態度也有待提升。這反映出涪陵榨菜亟待加強在生產環節的管理與改進,重塑品牌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良好形象。
市場與定價策略有短板,戰略收購謀轉型突破
在治理(G)維度,從涪陵榨菜的實際表現來看,公司在治理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從股權結構來看,涪陵榨菜作爲國有控股企業,實際控制人爲涪陵區國資委,股權集中度較高。高集中度雖能提升決策效率,助力早期規模化發展,但也存在中小股東話語權弱、利益保護機制不足的問題。
來源:涪陵榨菜《2024年年度報告摘要》
就管理層變動而言,2023年堪稱涪陵榨菜的關鍵轉折點。執掌公司長達23年之久的周斌全正式離任,涪陵榨菜完成了20多年來的首次換帥。這位行業領軍人物在其任內成功將涪陵榨菜打造成中國最著名的榨菜品牌,但隨着周斌全的卸任,公司業績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雙降,股價從高位暴跌近70%,市值蒸發超300億。
這一系列變化不僅反映出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預期的調整,也凸顯了公司在管理層交接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新掌舵人80後的高翔,雖爲公司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在短期內,要重現 “榨菜茅”昔日的高速增長並非易事。這一過程中,如何平穩過渡,確保公司戰略的連貫性與執行力,成爲考驗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課題。
此外,在市場決策方面,對比洽洽瓜子拓展魔芋爽業務的戰略轉型成功,涪陵榨菜長期困於榨菜紅海市場,品類拓展決策保守,引發投資者不滿。同時,“涪陵榨菜”作爲地域商標可被區域內的企業共用,品牌辨識度模糊,公司對小作坊的整合、打擊能力弱,反映品牌治理策略的滯後。
定價策略同樣暴露出公司在治理層面的問題。涪陵榨菜定價偏高,13年漲價13次的舉措一直飽受消費者詬病。相比吉香居、魚泉榨菜等競品,其單價明顯更高。在當前激烈的市場價格戰中,普通消費者往往更傾向於選擇價格更爲親民的產品。這反映出公司在制定價格策略時,未充分考慮市場競爭態勢及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缺乏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
目前,涪陵榨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2024年,涪陵榨菜來自泡菜和蘿蔔的合計收入不足3億元,核心收入仍依賴榨菜,多元化業務路線難以拓展。公司在對投資者的迴應中坦言,目前市場競爭處於存量競爭狀態,雖然公司多年前已有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意願,但非榨菜業務仍難以培育。
面對增長疲軟、競爭激勵,涪陵榨菜也在積極謀取轉型之路。2025年4月,公司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味滋美51%的股權。從戰略角度看,此次收購或許有望通過整合雙方資源,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提升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目前而言,涪陵榨菜企業戰略轉型的表現如何,未來仍然值得觀察。
參考資料:
[1]《涪陵榨菜2024年度報告》
[2]《涪陵榨菜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
[3]《涪陵榨菜,有點賣不動了》;市值觀察
[4]《涪陵榨菜的困境與突圍:從“榨菜之王”到多元化之路的挑戰》;經理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