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電力部門“把脈問診” 保障大米顆粒歸倉
眼下,正是稻穀飄香、豐收在望的季節。在涪陵區,50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8月22日,重慶川東電力公司開設“秋收綠電通道”,組織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和重點大米加工企業,開展用電安全專項檢查,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爲“米袋子”保駕護航。
當天上午,紅巖服務隊一行抵達重慶稼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廠。此時,廠區內的烘乾、脫殼、碾米、包裝等生產線正全速運轉,機器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企業負責人鄒啓軍介紹,秋收以來,加工量激增,生產線幾乎24小時不間斷運行,每天加工大米都在30噸以上,對電力的依賴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任何細微的電力故障都可能造成生產中斷和經濟損失。
供電所所長徐建帶領陳春、陳出、何雨龍迅速行動,兵分兩路,一組攜帶鉗形電流表等專業工具,到企業的配電櫃、車間生產線。另外一組對戶外電杆下火點、電錶進出線等進行全方位“體檢”,他們仔細檢查線路絕緣、測試電流電壓、負荷情況以及安全工器具的配備。
在對車間配電櫃進行細緻排查時,經驗豐富的陳春敏銳地發現,生產線供電的空氣開關(空開)下樁頭出線存在鬆動現象。該空開主要對核心的碾米和包裝設備供電,若不及時處理,隨着設備持續高負荷運行,鬆動點將因接觸電阻增大而急劇發熱,不僅可能導致空開跳閘,造成生產線非計劃停機,更嚴重時可能引發電氣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隱患就是命令,陳春立即告知企業負責人鄒啓軍,說明情況的嚴重性。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首先斷開上級電源,做好安全措施。隨後,使用專業工具,對鬆動的接線端子進行了緊固處理,並使用紅外測溫儀複測,確認接觸良好、溫度正常。整個處置過程高效、專業,僅用時不到半小時,便成功排除了這一重大安全隱患,恢復了設備的穩定供電。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這麼隱蔽的隱患,要不是你們專業細緻地檢查,我們自己很難發現。一旦生產中途跳閘,損失就大了,還可能影響訂單交付。你們真是我們的‘電保姆’!”重慶稼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鄒啓軍握着徐建的手,由衷地感謝道。
秋糧收購、烘乾、加工是糧食歸倉的“最後一公里”,電力保障至關重要。重慶川東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秋收期間,將組織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對灌溉和農業加工的變壓器,線路進行特巡,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同時開闢“秋收用電綠色通道”,提供24小時故障應急響應服務,確保出現用電問題能第一時間趕到,第一時間解決,讓豐收的喜悅在可靠的電力支撐下更加踏實、更加香甜。(夏雷、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