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精準監督靶向施治 助推海洋經濟“破浪前行”

當下正值休漁期,在福建省石獅市祥芝國家中心漁港碼頭,仍有一番不同於往日的繁忙景象,漁民們正在對漁船船體、網具及機械設備等進行維護保養。

石獅市是福建著名的海濱城市,其漁業發展歷史悠久且規模龐大。作爲全省漁業產值最高的鄉鎮之一,祥芝鎮擁有蜿蜒25公里的海岸線和5個天然漁港。

“按照有關規定,市海洋發展局會在休漁期間爲漁民發放一筆漁業資源養護補貼資金,用於補貼船隻養護維修費用。”石獅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爲確保資金髮放到位、漁船養護工作及時開展,連日來,該市紀委監委強化“室組地”聯動,由第四紀檢監察室聯合派駐市農業系統紀檢監察組及沿海鄉鎮紀委緊鑼密鼓走訪當地各漁船船主,覈對補貼發放記錄,確保資金流向透明可追溯、補貼資金精準發放,預計將發放補貼8800多萬元,可惠及船隻680餘艘。

福建省紀委監委將海洋經濟發展作爲政治監督重要內容,聚焦重點領域開展監督,推動福建以綠色生態爲底色的海洋經濟“破浪前行”。

“我們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瞭解到全省部分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相關補助資金遲撥、滯撥現象。”福建省紀委監委駐省海洋與漁業局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說,這其中,尤其是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助和海上養殖轉型升級項目補助資金量佔比最大,羣衆反映強烈。

駐省海洋與漁業局紀檢監察組將漁業發展補助資金使用管理作爲監督重要內容,深入重點漁區開展調研督導,查找駐在單位履職方面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並約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推動完善涉海涉漁資金監管、加強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資金審覈發放和統計錄入工作等相關機制,督促駐在單位對項目補助資金全過程動態跟蹤監管,壓緊壓實相關地方和部門的主體責任,確保各項惠漁政策落地見效,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截至目前,全省新增撥付漁業資源養護、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補助資金10.17億元。

漳州市漳浦縣海域面積廣闊,水產養殖、海上風電等產業蓬勃發展。今年年初,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漳浦海峽發電有限公司、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在三峽集團福建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舉行首批魚種放苗活動,標誌着該省首例以風機導管架爲基礎的重力式網箱深遠海養殖項目正式投苗,這一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項目正式開啓“海上風電+海洋牧場”雙軌發展新模式。

“在養殖證辦理申請時,我們通過線上平臺從提交材料到電子證照生成僅花15分鐘,真切體驗到‘零材料、零跑腿、零時差’的政務服務新速度。”談及項目發展進程,漳浦海峽發電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毅平深有感觸。

漳浦縣紀委監委選準小切口,把整治政務服務窗口和爲民辦事崗位不作爲、亂作爲等突出問題作爲“點題整治”項目,通過“組組”協作、“紀巡”貫通等方式開展監督檢查,以查辦案件的“硬約束”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把監督效能轉化爲發展動能,推動“綠色能源+藍色糧倉”融合發展。

做足做實“海的文章”,科技創新是重要風向標。福建省紀委監委駐省科技廳、駐省海洋與漁業局紀檢監察組等派駐機構加強上下協同、“組地”聯動,通過點面結合跟進監督,在“面”上綜合檢視海洋經濟發展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和機制運轉情況,“點”上嚴查海洋經濟領域科研經費使用、成果轉化等環節的利益輸送問題,助力破除阻礙技術研發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廉潔風險防控。

該省紀委監委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充分履行監督專責,推動“兩個責任”貫通融合,助力海洋經濟持續“升溫”。目前,福建已建成海洋領域國家級科創平臺8個、省級平臺106個,全省海洋產業不斷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林瑤 通訊員 佘子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