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基金首席策略師馬全勝:A股“開門紅”抓手在科創?重點關注“AI+”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餘紀昕 上海報道

3月1日下午,21世紀資管研究院舉辦了“21世紀大類資產風向標”閉門交流活動,近20名銀行理財子、基金、券商等機構投研及業務部門人士參會研討。

此前,21世紀聯合DM查債通發起“大類資產配置風向標”問卷調查,並對部分專家進行訪談,在此基礎上形成報告,對2025年宏觀形勢和大類資產表現發表了前瞻性預測。研討會上,21世紀資管研究院研究總監周炎炎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

富國基金首席策略師馬全勝圍繞“資產配置2025:A股核心邏輯與主線”這一話題進行了主旨分享。他指出,全球經濟分化、中國經濟修復、產業趨勢是當前的核心議題,財政支持和民營經濟發展是A股市場持續走穩的基礎。

“資產配置的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馬全勝表示,多元資產配置逐漸成爲投資者的共識。在低利率環境下,中債有望成爲長期資產配置的核心基石,而匯率問題將持續成爲市場關注的一個關鍵變量。

經濟增長“抓手”在科技

眼下,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抓手與政策着力點何在?馬全勝指出,雖然各省份“新春第一會”的主要議題不同,但以經濟大省爲首的大部分省市均在會議上不同程度地強調了科技,尤其是廣東、江蘇、湖北等經濟實力較強的省份,節後首次會議着重圍繞科技創新展開。

“從地方‘兩會’可以看出,對於大多數經濟大省而言,一季度實現‘開門紅’乃至全年經濟實現高增速的核心抓手或是發展科技。”他表示。

聚焦提振消費的重點發力方向,馬全勝對2014-2024年十年間各年經濟工作會議產業政策與下一年行業漲幅TOP6行業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了分析,並指出2025年大力提振消費可能的細分方向。具體而言:

一是“兩新”擴容,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品類擴充,消費電子、家居是可能方向,大規模設備更新則指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相關的軟件和自動化設備等增量需求。

二是服務型消費,在“全面提振內需”戰略導向下,服務型消費成爲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

關於科技主線與AI機遇,馬全勝指出,AI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DeepSeek等技術的突破推動了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估,同時也有可能加速傳統行業的創造性變革進程。而AI行情演繹邏輯和“AI+”機遇主要體現在,一是TMT板塊成交額達到歷史高位,市場熱度顯著提升。二是本輪科技行情逐漸從全球產業鏈邏輯轉向本土產業邏輯,國內科技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進一步凸顯。三是AI技術的廣泛應用爲各行業賦能並帶來“AI+”的機遇,推動傳統產業進一步升級創新。

政策方向上,寬財政、擴內需是核心

內需依然是國內政策的核心邏輯,“寬財政、擴內需”是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馬全勝提到,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調分別定爲“更加積極”和“適度寬鬆”,較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積極”和“穩健”明顯加碼。

如何理解“財政更加積極+貨幣適度寬鬆”的政策基調?這一表述表明政策力度顯著加強,2025年政策的力度和決心極強,或將體現“超常規逆週期”的特點。

他指出,國內經濟層面增長壓力依然存在,具體走向有待觀望今年4月的經濟數據公佈。財政政策將成爲支持經濟增長的核心,地方政府債發行和財政支出是關鍵。而民營經濟的投資意願和消費動力,可能成爲驅動經濟增長的一大關鍵。

展望未來,政策呵護,國央企牽引,民營經濟帶動生產經營活力提升或是主要方向。政策方面,貨幣政策降準、降息的空間依然存在,但財政支出和地方政府債的發行節奏更爲關鍵。民營經濟環境或將進一步改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有望持續修復,但如何促進企業信貸意願提升,可能依然是難點。

基本面上,擡物價、穩地產爲發力點

對於經濟基本面,馬全勝分析稱,財政政策發力的重點方向或在於需求端,消費則是關鍵抓手。

需求側政策或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一是消費,消費券發放力度增強,收縮性政策緩慢退出,具體手段包括全面刺激和減少收縮政策。

二是地產,需求側包括一線城市除少量核心區域外可能全面取消限購,以及加大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降低購房綜合成本;供給側則可能通過政策支持積極推進地產收儲,改善房地產供需格局,最終實現地產行業的止跌回穩。

三是基建,考慮宏觀槓桿率可能擡升,基建投資仍是經濟基本面的強變量,一方面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央加槓桿配合重大項目落地,另一方面“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望增加。

“價的變化將‘春江水暖’,物價回暖是國內基本面驗證的重要信號之一。”馬全勝介紹道,物價的回升會是政策傳導效果的積極反應。

全球經濟走勢分化正加劇

從全球經濟環境來看,分化現象顯著。馬全勝指出,2024年以來,G20國家普遍進入降息週期,日本和巴西卻走上了加息之路;相比之下,美國的降息空間越來越窄。今年1月歐洲央行鴿派降息25bp,而日本央行謹慎加息25bp。美聯儲按兵不動,1月暫停降息且聲明偏鷹派。

歐洲央行堅定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則在加息的道路上相機抉擇,美國的對外加徵關稅,都將逐漸加大了全球資產的分化,全球經濟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有所上升。

他認爲,特朗普新政,雖旨在修復貿易逆差並推動製造業迴流,但也推高了美國的通脹和利率水平,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對一些國家匯率形成壓力。與此同時,特朗普2.0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大,可能會導致相當一部分海外投資者在全球資產配置上產生避險情緒。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不代表對市場和行業走勢的預判,不預示相關基金具體操作,也不構成投資動作和投資建議,且可根據市場情況變化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