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最新研判:中國市場結構優勢正重估,亞洲與AI資產迎來窗口期

財聯社7月4日訊(記者 吳雨其)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不斷演變的背景下,投資者正面臨資產配置邏輯的根本性重估。7月3日,2025年富達國際亞太區投資會議在香港召開,圍繞“全球資本再平衡”這一核心議題,多位投資管理人和研究專家分享了他們對當前宏觀環境、區域市場機遇以及結構性投資趨勢的最新觀察。

會議釋放的信號清晰而明確:全球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資本流向和市場偏好正逐步被打破,投資組合的多元化與結構再平衡成爲大勢所趨。

隨着“美國例外論”逐漸失去主導地位,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地緣風險和供應鏈重組持續驅動全球資金尋找新的避風港與增長引擎。在此過程中,亞洲、新興市場及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板塊嶄露頭角,成爲資本遷徙的新落腳點。富達國際在此次會上發佈的投資展望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指出從區域、資產類別到技術賽道,全球投資結構正進入重新洗牌的深水區。

全球格局分化推動配置思維轉向

從宏觀角度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場波動加劇,地緣政治頻繁變動、貿易政策方向反覆、主要經濟體貨幣與財政政策分歧拉大,導致傳統資產配置邏輯受到衝擊。富達國際在會上指出,過去六個月關稅與貿易協議消息頻發,凸顯形勢變化之快,市場亦因此波動頻繁。

富達國際全球多元資產投資管理主管Matthew Quaife表示:“富達正密切關注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對投資組合產生的實時影響。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最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各地政策正推動全球秩序出現更深層次的分化。美國正尋求可靠的供應鏈盟友,而中國面對外部挑戰壓力,將經濟政策重心由擴大投資轉向提振內需消費。”

他指出,這些趨勢改變了資本與貿易的全球流動方向,也讓曾被廣泛視爲避險資產的美國資產正失去部分吸引力。

在這種背景下,富達認爲,全球化的多元投資組合配置意義凸顯,尤其在美國資產波動性上升、美元可能貶值的預期下,新興市場債券、歐元資產、黃金等非美資產將發揮關鍵作用。報告顯示,短期高收益債券與結構性信用的風險調整後回報具吸引力,而新興市場美元及本幣債券,尤其是巴西、墨西哥等市場,因估值偏低、收益率相對更具吸引力,也成爲重要配置選項。

“美國例外論”式微中的全球資產重估

在宏觀格局變化之外,投資者的區域配置習慣也在悄然改變。富達國際亞太區投資總監Stuart Rumble在會上指出:“在過去至少10年中,‘美國例外論’持續影響着投資者在全球市場的資本配置。而如今,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這一假設。”他指出,貿易政策反覆、財政赤字壓力與匯率風險上升,使得美國資產的估值溢價正遭遇結構性挑戰。

“近期的資金流向顯示,一場策略性再平衡似乎在全球悄然展開。”他進一步表示,投資者正在減少對美國大型科技股的超配,轉向估值更合理、增長潛力突出的歐洲、日本及亞洲市場。特別是在AI、能源轉型、先進製造業、內需消費等領域,亞洲企業的競爭力已被重新評估。

在固定收益層面,富達國際亞洲固定收益主管朱蕾指出:“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環境下,投資者正對美國國債和美元等傳統避險資產進行重新評估。對美國貿易政策、持續通脹以及不斷增加的債務擔憂,讓他們開始尋找更具韌性和多元化的收益來源。”她指出,亞洲美元投資級債券不僅在利差擴大的時期表現更優,且因久期較短與無息稅特點,在市場動盪中更具防禦性。而亞洲本幣債券因多數經濟體仍維持貿易順差、央行保有降息空間,成爲中長期配置優選。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張宇翔表示,目前有些重大變化的出現導致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美國例外論”的可持續性。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去全球化以及供應鏈分散化,美國企業是否能像過去一樣,保持相較於其它地區更亮眼的盈利增長和利潤率;同時隨着資本開始轉向,美元長達10年的升值週期是否會出現逆轉。歸根結底,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資產‘估值溢價’的程度。

從多資產投資的角度來看,在去全球化的世界裡尤其需要提升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包括通過在各地區股市、各類債券以及多種貨幣增加多元配置。固定收益方面,新興市場利率週期的非同步性,疊加頗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水平,讓新興市場債券具備着良好的投資潛力。增加非美元資產敞口,包括主要發達市場貨幣和部分新興市場貨幣以及黃金,將有助於提升投資組合穩定性。

中國市場的結構優勢正在重估

在全球配置結構變化的大潮中,中國市場的中長期價值正被重新評估。富達國際認爲,儘管短期內中國經濟仍面臨外部壓力與內部轉型挑戰,但長期結構優勢依然明顯,尤其在科技創新與本土製造業升級方面,已展現出顯著韌性。

Stuart Rumble表示:“中國股市在2024年經歷波動,然而今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震驚全球,以遠低於先前AI模型的成本,實現幾乎相當的功能,突顯中國在研發、人才、數據等領域的基本結構性優勢,有效推動創新,也促使投資者重新審視中國市場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具體來看,創新主題仍是市場焦點,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及其供應鏈,工業自動化和醫療健康領域,而且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這些行業中處在全球領先地位。

消費板塊同樣蘊含一些極具潛力的投資機會。例如受益於本土品牌崛起、產品創新以及數字化營銷的運動服飾和化妝品等行業。在市場持續波動時期,具備卓越執行力、可擴展商業模式,以及明確競爭優勢的企業愈發突顯其投資價值。只有深入的實地研究,聚焦基本面研究和主動選股,才能發掘其中的長期贏家。Stuart Rumble認爲。

劉培乾認爲,DeepSeek的突破和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的能力提升,都顯示本輪經濟復甦確實擁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有別於過去10年間動用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推動經濟成長的方式,中國轉而採取有針對性的寬鬆政策來維持穩定的增長態勢。

儘管房地產行業仍面臨挑戰,但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承諾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後,相信該行業將迎來改善。家庭消費需求正逐步復甦,高質量耐用品和服務消費也重獲青睞。雖然出口行業展現長期韌性,但仍需密切關注。年初至今,中國對美出口平均關稅大幅上升,外部需求可能因此降溫,進而降低出口對下半年經濟成長的貢獻度。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Dale Nicholls進一步指出:“市場波動常常掩蓋了其中的投資機會,但對長期投資者而言,中國股市仍然存在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價值。”他提到,MSCI中國指數當前較標普500仍有約40%的估值折價,同時多數核心成分股收入以本土市場爲主,貿易風險對盈利影響有限。自動駕駛、電動車供應鏈及生物科技領域中的中國企業,已在全球產業鏈中構建起差異化優勢。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廖婉菁也認爲,隨着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轉向內需驅動,固定收益市場特別是政府債券的配置吸引力正在上升。“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高達180萬億人民幣,令投資者不能忽視。對於各國央行、主權財富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而言,中國債券,尤其是政府債券,是低波動資產中的理想選擇。”

貿易震盪下的亞洲:分化中的應對路徑

宏觀結構的轉變也反映在亞洲市場今年以來的表現上。由於全球關稅壁壘上升和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亞洲地區尤其面臨直接衝擊。今年以來,亞洲市場波動加劇,這主要是由於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美國對中國徵收高達145%的關稅,並對新加坡等國家維持10%的稅率,被視爲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損害。

目前,美國已對多個亞洲經濟體施行90天關稅暫緩政令,但在進行雙邊談判時,仍保留了對製藥、汽車、半導體等特定行業加徵關稅的選項。富達國際就美國貿易及關稅政策對亞洲市場的潛在影響進行了分析。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表示:“中美在日內瓦與倫敦的貿易磋商中達成了階段性協議,雙方同意大幅降低對等關稅,並建立初步框架以防止事態在短期內進一步升級。”然而,貿易不確定性令亞洲國家間的戰略應對出現分化,越南、馬來西亞、韓國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更易受衝擊,而印度、日本與菲律賓則更可能通過轉向內需實現對衝。

劉培乾指出:“很多亞洲經濟體都是出口導向型,他們的經濟增長前景很大程度依賴全球需求復甦和最終的平均關稅水平。”她強調,各國在雙邊談判中可能作出不同讓步,例如日本可能開放農業市場換取汽車關稅減免,而越南則聚焦轉運便利與對等稅率協商。這類差異化策略將逐步導致亞洲市場呈現不同程度的分化路徑。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彭添裕表示:“相較其它地區,許多亞洲央行具備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條件,可降低關稅對經濟的影響。美國通脹仍然偏高,而亞洲大部分地區通脹持續降溫,近期亞洲區貨幣的升值,爲各亞洲央行提供了更多運用貨幣政策的空間,預計下半年亞洲各國將有更多降息行動。

美國貿易政策的反覆,持續擴大的聯邦債務規模,促使全球投資者重新平衡投資組合,將部分資金從美元和長期美國國債轉向美國以外資產,亞洲各類資產有望受益於這一轉變。

亞洲本幣政府債券與全球主要政府債券的相關性處於低至中等水平,其波動性低於區內的美元政府債券,因此可以起到分散投資的作用。亞洲債市經歷多年發展,在區內經濟增長及監管機構的支持下,市場規模的廣度和深度遠超從前。越來越多指數公司將亞洲本幣債券納入其全球債券指數,亞洲本幣債券的吸引力也將持續提升。亞洲各國央行的降息行動,以及貨幣升值潛力,將提振亞洲本幣債券的需求。

AI投資驅動下的結構機會

技術驅動的產業結構變化,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正在催生新一輪投資機遇。富達國際基金經理王陶沙指出,ChatGPT的廣泛使用標誌着AI領域進入“iPhone時刻”,“更強大、更卓越、更便宜”的趨勢正在顯現。

“我們的投資策略以‘AI技術堆棧’(AI Stack)框架爲指導,發掘不同層級的AI投資機遇。”王陶沙指出,AI硬件、數據中心、電力設備與基礎模型構成支撐底層,而AI應用層作爲通用技術,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她進一步表示:“中美關係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們預計中美在AI及半導體領域的戰略互動,將引發各地區出現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局面,因此更應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分散對AI相關資產的投資。”

AI相關投資已從單一產業邏輯演變爲結構型資產配置方向,其交叉性與通用性也促使其在全球資本配置中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