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房改善成趨勢,100萬元內二手房成交佔比近半

呂穎雅/發自廣州

近日,貝殼研究院佛山分院發佈《2025上半年佛山樓市大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佛山房地產市場延續調整態勢,新房成交量與土地市場同步回落,改善型需求成爲主流。佛山市場邁入存量時代,但二手房源成交週期延長、“以價換量”趨勢持續。

新房市場承壓,改善需求成爲主線

儘管上半年佛山推動“商轉公”落地,住房公積金利率下調至2.6%,主流房貸利率維持在3%左右,政策持續釋放利好,但一手住宅市場依舊承壓。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房共成交16,379套,成交面積199.1萬平方米。在整體回落的背景下,東建明德城、中建壹品湖北文旅東湖學府、宏宇天御江畔、美的鶩湖、萬科金域半島等項目表現亮眼,熱銷帶動局部回暖。

供應方面,上半年新房供應量約1.11萬套,庫存去化週期13.65個月,整體維持相對平衡態勢。但從結構上看,區域間冷熱不均。順德、禪城成交相對穩健,而南海、三水、高明等板塊的去化週期仍處於16~20個月的高位。

此外,成交結構正加速向改善型產品傾斜。120~144平方米戶型成交佔比升至26.5%,144平方米以上大戶型佔比亦達11.6%;與之對應,10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佔比持續下滑,市場主力從首置剛需正向改善客羣遷移。

從總價段來看,150萬元以下產品仍佔據一半以上市場份額(52%),但500萬元以上房源的佔比提升至4.8%。建發燈湖縵雲、招商華璽、順德澐璟等高端項目受到市場追捧,表明高淨值人羣對優質資產配置的意願並未減弱。

土地市場繼續遇冷。上半年佛山住宅用地成交面積24.91萬平方米,同比大幅減少45%,成交金額約43.32億元,同比下降38%。多宗地塊體量縮小、溢價率趨於零,房企拿地更趨謹慎。其中,僅禪城區一宗祖廟游泳中心地塊表現亮眼,歷經48輪競價後由綠城以7.8億元競得,摺合樓面價11,846元/平方米,溢價率達27.37%。該地塊由綠城與貝好家以股權合作方式聯合開發,成爲貝好家C2M模式在佛山的首次落地項目,頗具試點意義。

貝殼研究院佛山分院院長董曉丹表示,上半年成交地塊多數爲規劃“新規”產品,未來將形成新一輪供應主力,品牌力與產品力將在區域價值重塑中起到關鍵作用。

二手房以價換量,成交節奏趨緩

相較之下,二手房市場表現更爲堅挺。2025年上半年,佛山二手住宅網籤27,209套,同比增長約6%;網籤面積331.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9%。二手房成交量佔全市住宅成交總量比重由去年的55.3%升至62.42%。

不過,這一輪增長更多依賴“以價換量”。2025年上半年,佛山二手住宅套均總價下降至121萬元,較2021年的163萬元下調明顯。議價空間持續擴大,掛牌到成交的平均降幅達27.2%。房源成交週期也顯著延長,平均爲295天,掛牌超過360天才成交的房源佔比達到29.6%。不過,優質、定價合理的房源仍具流動性,16.9%的房源可在30天內成交。

客戶價格敏感度持續上升。單價1萬元/平方米以內的房源成交佔比達51%;總價100萬元以下房源佔比爲49.4%,且議價率高達28.7%,體現出剛需客戶對“性價比”的高度依賴。

城市內核增強,100平方米以上產品將增多

不過,支撐佛山樓市的“城市內核”仍在增強。2024年佛山全面放開購房入戶政策後,戶籍人口增加18.67萬人,達到527.74萬,常住人口969.89萬,逼近千萬門檻。與此同時,廣佛同城化持續推進,2024年廣佛兩城每日出行需求高達189.6萬人次,城市融合進程加快。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亦居廣東省前列,消費能力仍具韌性。

居住需求結構也在調整。貝殼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明確表達改善意向的客戶佔比升至64%,高於2024年的56%。但從供給端來看,改善型房源仍存在缺口,多數區域改善類產品佔比未達50%,供需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董曉丹表示,高品質住宅的推出將提升人居品質,預計下半年佛山將有多個新盤以“起步面積10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定位入市,改善需求仍將是推動市場發展的核心動力。隨着新規產品逐步入市,二手房成交佔比或將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