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重創烏腳病醫院 志工召集週末搶救文物現場

▲丹娜絲颱風重創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展區內部積水、傢俱傾倒,文物亟需搶救。(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臺南沿海地區,北門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亦不敵強風豪雨,主建築出現滲水情形,草蓆工廠展區內傢俱傾倒、展品移位、地面積水,部分珍貴文物也遭受威脅,館方緊急招募青年志工投入搶救行動,協助文物搬運與場館清理,時間爲7月26日與27日上午9時起,志工可現場直接報到無需事前登記,盼集結民間力量共度難關。

市立博物館團隊已赴現場視察災損,着手進行修復資源排程,並與館方擬定文物保全應變措施。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前身爲王金河醫師戰後創設的免費診所,地處砷含量極高的北門地區,曾是烏腳病疫情最嚴重的重災區。1950年代,王醫師與教會攜手設立烏腳病診療中心,成爲我國公衛史上重要里程碑。館旁草蓆工廠則見證病患自力更生、自組生產的歷史,映照一段逆境中自助互助的社區記憶。

成功大學副教授謝仕淵指出,烏腳病醫院不僅是疾病防治的歷史現場,更象徵臺灣社會在面對特殊風土病時展現的堅韌與集體行動力。他說:「歷史記憶不能隨風消逝,災後修復正是這段精神的延續與實踐。」館方也呼籲青年朋友踊躍加入志工行列,讓文化資產的守護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親身參與、身體力行,共同捍衛屬於臺灣的生命記憶與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