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轉了?罷免下半場「綠營失誤連連」 媒體人預測結局
圖爲民進黨立委過去在立法院議場中央佈置的「罷」字。(示意圖/中時資料照/趙雙傑攝)
首波罷免投票將於26日舉行,大罷免進入投票倒數衝刺。媒體人單厚之評論指出,從4月開始,民進黨就已經「鎖不住」抗中保臺的議題,川普關稅的衝擊、匯率的大幅變化,加上當時又傳出綠營共諜案、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父親做大陸生意、監察院公務車等事件,相關指控都出現破口,民進黨手中的牌可說是「一下子少了許多」,後來又把所有火力都集中在國民黨的死亡連署,甚至上升到「組織犯罪」的層級。但他認爲綠營下半場卻失誤連連,「大罷免的風向怎麼可能不轉?」
單厚之8日於《美麗島電子報》評論指出,單單一個國民黨死亡連署,綠營政論節目就講了2個月,民衆有感也變無感,且檢調在大罷免中太過搶戲,卻發生了前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妻子的不幸事件,質疑檢調不當辦案,後來檢調又強勢將承辦檢察官照片做成梗圖的相關人等逮捕、羈押,偏偏接着又發生臺中一家五口因詐騙集體輕生,而其中一名女嫌犯最終僅以15萬元交保,讓民衆對司法體系感到不滿。
不只如此,單厚之說道,爲了替大罷免增溫,賴清德日前展開「團結十講」,結果場場出包,且丹娜絲颱風也打斷了罷免的政治節奏,沒受到颱風影響的北北基桃,藍營可以如常進行反罷免的宣講和活動,但政府官員和執政黨若此時再談大罷免,就會遭致強烈的批評,因此在罷免最後衝刺的階段,民進黨卻不得不停火,讓大罷免的氣勢難以延續。
最後單厚之認爲,選舉和罷免一樣,在最後階段都是比誰犯錯少,民進黨在上半場接連打了31:0、24:0的好球,結果下半場卻失誤連連,甚至連主將賴清德都不得不退場,大罷免的風向怎麼可能不轉?他並提到,此時此刻的民意,究竟想要教訓在野黨還是執政黨,還真的說不好,這樣的大罷免,距離成功自然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