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升高166%!體檢報告中的這一項是個“狠角色”

脂肪肝作爲當代人體檢報告上的“常客”

很多人認爲它不過是一種“小毛病”

殊不知

脂肪肝如果不加以控制

很可能逐漸進展爲脂肪性肝炎、

肝纖維化、肝硬化

甚至肝癌

近年來,脂肪肝發病率明顯升高,已成爲我國第一大肝臟疾病,嚴重危害公衆健康。近期發佈的《慈銘北京·2023年度健康體檢大數據藍皮書》顯示,脂肪肝檢出率爲42.7%,其中男性檢出率爲 53.9%,女性檢出率爲 30.8%。男性 45-49 歲組的檢出率最高,爲 62.1%,女性 70-74 歲組的檢出率最高,爲 55.0%。70 歲以前的男性在各個年齡段都與脂肪肝有着“不解之緣”,檢出率都比女性高。

脂肪肝“重男輕女”,原因可能是隨着年齡增長,全身線粒體功能紊亂,進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另外,男性發病率高可能與高糖、高脂、促炎飲食模式,以及激素性別差異有關。

對男性來說,空腹血糖是影響肝臟脂肪含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腹型肥胖男性中,內臟脂肪組織‑巨噬細胞比女性多,區域脂肪因子釋放增加會刺激炎症通路,進而影響葡萄糖代謝,促使脂肪肝發生。

45歲前患脂肪肝,未來患癌風險更高

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的一項研究顯示,45歲前患脂肪肝的人,將來患多種癌症的風險更大。統計結果顯示,在10年多的隨訪期間,共新發癌症2415例。其中在<45歲、45~54歲、55~64歲確診脂肪肝的人: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能避免在45歲之前患脂肪肝,後半生患癌風險可能降低17.83%。患脂肪肝後,如果及時進行干預或治療,將有助於降低未來患癌風險。

做好5件事,逆轉脂肪肝

如果能在單純脂肪性肝病階段,及時去除誘因,積極干預生活方式等,脂肪肝患者的病情是可逆的。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體重(18.5≤BMI<24,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堅持每週進行2~3次的適量運動;保持每晚7~8個小時的充足睡眠;培養豁達的心境,懂得自我調節,避免不良情緒。

2、定期體檢

每年一次例行體檢,傳統影像學檢查有超聲、CT和MRI(磁共振成像),可判斷有無脂肪肝。男性、40歲以上、有乙肝感染或肝癌家族史的人,更應重視肝功能及肝臟B超檢查,以便儘早排查肥胖症、糖尿病等誘因。

3、遵醫囑用藥並定期複查

脂肪肝患者要到正規醫院治療,不可盲目醫治,以免治療不當,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還要遵醫囑調控血糖水平,控制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防止出現低血糖等;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人要謹防毒副作用,遵醫囑定期複查肝功能,切勿擅自服用保肝藥物,避免加重肝臟負擔。

4、注意飲食

少吃高油、高鹽、高脂食物,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的果蔬,有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分解脂肪、幫助肝臟代謝。

5、戒酒

持續的酒精刺激,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異常等,肝癌的風險也顯著高於普通人。對於飲酒多且出現脂肪肝的人,戒酒和就醫是必要的。

在很多人眼裡,脂肪肝是胖人的“專利”

殊不知,脂肪肝還“青睞”這7類人羣

愛喝酒的人、糖尿病患者、熬夜族、

營養不良者、快速減肥的人、

藥物濫用者、血脂異常人羣

你被“偏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