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吉卜力AI圖 公開使用恐侵權

圖爲動畫電影《風起》中的一個場景。該電影於2014年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美聯社/試金石影業-吉卜力工作室)

ChatGPT推出動畫大師宮崎駿「吉卜力風格」AI生成圖像功能,引發社羣大衆瘋狂使用,也觸動侵犯著作權敏感神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指出,「風格」不是法律保護對象,但專家提醒,不僅廠商OpenAI可能未經授權使用作品訓練觸法,甚至一般民衆使用,也要小心不要「公開使用」,否則恐涉侵權,可能被民事提告求償。

很多人最近都在自己社羣上,被ChatGPT 4o 推出的吉卜力風格照片瘋狂洗版。另有外電報導,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在社羣平臺X上發文寫道,新推出的圖片生成功能太受歡迎,讓ChatGPT需求暴衝,一小時就多了100萬名用戶。但到處一片吉卜力風,也引發訓練素材是否涉及侵害版權的爭議,更有人感嘆宮崎駿手繪風格面臨被「公式化」的沉淪。

對此智財局副局長張玉英直言,吉卜力畫風屬比較Q、溫馨,但《著作權法》並沒有保護「風格」,所以印象派、抽象派等畫風未受保護。法律上保護的只是「具體表達」方式,不可被人家拿去抄襲。

著作權專家、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章忠信解釋,這是爲鼓勵大家學習模仿,所以明定「風格」不可以受個人所壟斷。

但是AI廠商與民衆用不同圖像去生成吉卜力,是否就不構成侵權?張玉英說,不一定,AI廠商抓很多圖像去訓練,這就是「重製著作」行爲,權利人會想要得到授權,可以提起訴訟。但到底只是模仿風格,還是抄襲表達形式,須由司法機關依個案判定。

章忠信則直接扣問,OpenAI的吉卜力風格怎麼來的?如拿人家東西進去訓練,這有經過同意嗎?因此吉卜力工作室當然可以向法院主張權利,且除了提告廠商外,一般民衆如果拿去「公開使用」,例如印出來當活動看板或其他展示,即使沒有商業用途,也可能已經侵權,可以被民事求償。

章忠信強調,吉卜力圖像風格涉及三種可能,一是「重製」、二是「改作」、三是「風格」,除了第三種外,用到吉卜力的人物重製或改作,應該都要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但他也承認,吉卜力工作室到了法院,對OpenAI到底如何使用未經授權作品訓練,需要負起舉證責任。

面對生成式AI引發的侵權問題,後續是否修法或訂定指引?張玉英說,該局原定2026年要推出「生成式AI著作權指引」,不過因爲各國還沒有訂定,美國法院也尚未有判決案例,還需要觀察各國資料探勘和合理使用情形,會比預定時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