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臺股處於關稅風暴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自2025年1月就任以來,關稅政策成了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自2025年1月就任以來,關稅政策成了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認爲,現階段是臺股正處於「關稅風暴中心」,反映最大利空,等4月2日關稅政策明朗化之後,臺股不利因素會逐漸轉淡。
隨着臺股指數墊高,日常漲跌100、200點,甚至擴大到500、600點,都相當常見,加上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臺股大幅震盪更是家常便飯。
蔡明翰表示,川普政策以「美國優先」、「美國製造」爲主,經濟確實要付出一些風險,面臨通膨高漲、經濟衰退風險,因此投資人要十分關注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失業率,好在近期雖稍有惡化,惟幅度不大、還算可控制。
臺積電對美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外界有2大疑慮,包含獲利能力降低,以及技術外流、遭移轉。蔡明翰表示,臺積電從2020年到海外設廠包含日本、德國、美國,到目前爲止還在虧損,尚未明顯營收貢獻,但臺積電擴廠速度還在可控範圍,對獲利影響相當有限,只要市場持續供不應求,臺積電仍有一定的獲利能力。
就技術來看,目前先進製程還是臺積電最強,同時臺積電營運20年左右,許多工程師也到其他公司、國家去工作,也未見臺積電技術外流。此外,臺積電與美國還保持一個世代的落差,他認爲,技術外流的問題不用太過擔心。
蔡明翰表示,4月2日川普要課徵對等關稅、對全球課關稅,現在臺股就處於關稅「風暴正中心」,在這段時間會很常見股市大幅震盪,等到不確定因素逐漸消除,市場可望好轉,惟臺股再下探的程度相當有限。
中華徵信所(CRIF)表示,川普雖有既定「美國再次偉大」大方向,不過回到現實執行面仍需要邊走邊調整,因此2025年臺股上半年進入調整期,隨着川普政策逐一落實,股市在下半年則可迴歸常軌。
臺積電擴大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CRIF表示,始終令市場存疑,包含「臺灣矽盾」遭到弱化、美國補貼泡湯、後續建廠費用支出多高,以及即使新廠訂單滿載,臺積電毛利率也一定會下滑。此外,排擠臺灣新廠計劃、美國是否仍徵收關稅都尚未定案,造成外資持續賣出臺積電,半導體股價回升並不容易,以盤代跌是最好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