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川普大而美法案 旅美教授曝「臺灣2挑戰」:別寄望盟友情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在聯邦參議院通過。川普表示,美國將迎來「爆炸性經濟成長」。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分析,這不僅是國會內的立法勝利,更象徵川普全面掌握華府新政治邏輯的開始,對臺灣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川普主導的政策氣候中,找到不被波及的空間。
旅美教授翁履中在臉書發文,法案背後邏輯清晰明確,把錢從社會安全網抽離,轉向軍事與邊境建設,減少對外援助,迴歸「硬實力」治理模式。他認爲,這正是川普政治哲學的縮影,只要能符合「美國本身」的利益,其他因素均可退居次要。
從戰略層面來看,美國政策將進一步聚焦於「國力集中內部」的重建工程,翁履中提醒臺灣,若未能理解這種「美國優先」的政策邏輯,單純寄望於「價值同盟」與「情感認同」,可能會錯估美方真正的政策立場。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臺灣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不被波及的空間,甚至主動融入其政策目標,例如「美國製造」、「投資美國」及「削減援助」,若不能在川普眼中有用,很可能被視爲無足輕重的地緣角色。
翁履中強調,重點不是討好,而在於策略性地「避開風頭」、「融入利益」,建議臺灣應積極投入國會遊說,並在供應鏈重組及產業投資上向美方提出具體方案。他坦言,面對川普以交易和利益爲主導的政治生態,僅靠熱情或盟友情感,是遠遠不夠的。
本文獲得教授翁履中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