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外銷市場 蜀隆攻灘頭堡 女董座打江山 關稅分擔三三三原則
蜀隆花卉董事長李嘉珍非常會賣花,蝴蝶蘭行銷全球41個國家。
【撰文╱餘麗姿 攝影╱吳尚鴻】
美國是臺灣蝴蝶蘭最大的出口國,每10株蝴蝶蘭有6至7株來自臺灣。1997年返鄉接手家族事業的蜀隆花卉董事長李嘉珍說,目前輸美的蝴蝶蘭關稅,從以往零關稅提高至10%,新增的關稅成本分擔,立即和美國客戶談好「三三三」原則,由賣方、買方、美國消費者各自分擔三分之一。她強調,「對等關稅貨幣戰,不能死守美國,山不轉路轉,需開拓其他國家,纔是活路。」
南臺灣屏東豔陽下,一株株綠油油的1.7吋小苗,排列整齊,正等待送進冷鏈物流室預冷,二天後海運出口越南,正在整理蘭苗的員工說,「越南市場與美國不同,喜歡進口小苗,自己栽培降低成本;美國則是偏好ready plants(成熟可直接催花抽梗的蘭苗)、大約半年的開花時間,就可以銷售了。」
從畜牧到蝴蝶蘭 日本市場:嚴謹與專業的起點
2024年美國蘭花進口國家,臺灣排名第一。連11年獲頒「百萬蘭園獎」的蜀隆,共有352種蝴蝶蘭品種,以色花居多。目前在美國沒有設立生產基地,以出口種苗、爲國際客戶接力生產爲主。
蜀隆花卉1987年成立,以畜牧業起家,主要將豬肉外銷至日本,1997年爆發口蹄疫,加上國家政策對水源區的限制,使得畜牧業面臨轉型壓力,李嘉珍因而從北部返鄉,從父親手中接棒,並在國際貿易商的建議下,看準日本市場對大白花蝴蝶蘭的龐大需求,決定將8甲地轉型投入蝴蝶蘭的栽培,當時正是國內蝴蝶蘭產業化的草創時期。
一開始蜀隆規劃其中3甲地興建8棟玻璃溫室,一坪造價成本約近2萬元,現在擴充到8甲地,總共20棟溫室。李嘉珍說,「以當年來說,算是較好的條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符合外銷規格。」溫室裡第一批出口的實生苗,就是空運輸往日本的3.8吋大白花蝴蝶蘭。日本要求五片一心,成熟度根系要飽滿、葉片數要達標,在日本市場嚴謹要求下,蜀隆打下根基。
蜀隆花卉建置溫室養蘭,具有標準自動溫控設備等,目前共有20棟溫室。 圖片提供蜀隆花卉
帶介質輸美出口激增 美國市場黃金十年
「美國市場比日本還大,整體花系的需求較爲廣闊。」2002年,蜀隆目光投向美國,也是臺灣最早前進美國的蘭花業者之一,李嘉珍說,日本人要求品質,不是A品等級,而是要A Plus等級,加上透過日本商社採買,利潤微薄,美國則不同,「B2B客戶能自己掌握、栽培,且與他們的黏着度較強。」
李嘉珍說,開拓美國市場,初期蜀隆先接觸華裔移民,他們也想從事蘭花的買賣,雙方展開合作,進口裸根的蘭苗在美國栽培、銷售,「當年賣一棵裸根蘭苗,可以賺1美元。」利潤豐厚,吸引華裔商人搶進。
美國的白人農企業也注意到蘭花產業的潛力,紛紛投入接力生產,大型連鎖通路商包括Koger Lowe's、TraderJoe's、Costco、Home Depot,或是WholeFoods Market……等,都想進貨,臺灣蝴蝶蘭業者的訂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2004年臺灣成爲全世界第一個蝴蝶蘭可帶水草介質以海運輸美的國家,大幅降低運輸成本。李嘉珍說,「出口量直接變成一個貨櫃、每個貨櫃可裝載4至6萬棵種苗,上班一打開電腦,新採購商寫信來問有沒有8個櫃子的量。」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急需產品活絡市場,蝴蝶蘭產業迎來「黃金十年」成長期。
李嘉珍表示,那個年代蝴蝶蘭需求一直成長,金融海嘯後美國快速復甦,蝴蝶蘭跟着美國經濟腳步順向發展,對蝴蝶蘭的喜好也從早期白花,轉向更多樣多元的色花品種。
色彩鮮亮蝴蝶蘭,花徑12到12.5公分,高度68至70公分,爲美國熱銷品種之一。 圖片提供/蜀隆花卉
蝴蝶蘭種植介質對根系健康很重要,蜀隆花卉特別從智利進口優質介質來栽培。
李嘉珍親自跑海外市場,開拓客源,目前蜀隆蝴蝶蘭出口41國。她說,「企業如果死守一個國家,風險很高,例如匯率大幅波動,日圓兌新臺幣匯率0.28一下掉到0.21,要怎麼活?」,「做貿易絕對不能夠只鎖定單一市場,必須要有多元互補市場和危機意識。」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