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風險 推動臺日韓農產合作 關稅衝擊 移工轉換期限將放寬

農訓協會30日舉辦亞洲農民組織創新與永續國際論壇,立法院長韓國瑜致詞表示,政府推動國家的發展不是隻有半導體,應把農業、農村與農民放心中。(陳君瑋攝)

韓國、日本分別遭美國課徵25%、15%關稅,臺灣雖尚未公佈,但必須謹慎應對。由於農業方面臺日韓3國處境相似,農業部30日表示,臺日韓可透過農產品貿易合作分散關稅風險,例如,臺灣香蕉、鳳梨進入日本校園午餐,增加國際能見度及建立海外市場,確保農業的永續發展。

中華民國農訓協會昨舉辦論壇,立法院長韓國瑜致詞提到,唯有確保糧食安全,才能帶來政治、社會上的安定,因此,面對美國關稅這個「大海嘯」,臺日韓應攜手合作,透過農產品互補與市場共享,減緩關稅對小農經濟的衝擊,也呼籲政府把農業、農村與農民放心中。

農業部政次胡忠一表示,因應美國關稅衝擊,臺日韓3國可透過互助、農產互補銷售的合作模式,例如臺灣將香蕉、鳳梨引入日本校園午餐中,後續再拓展至超市等通路,也盼3國農民團體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共同應對全球經貿變局。

藍委徐巧芯則在出席其他活動時指出,對於農民權益應關注3大重點,包括政府對於基改食品進入臺灣是否有所堅持;接着是所有農業包含豬肉等農產品是否會零關稅;以及美國來的豬牛,是否能繼續標示產地來源。她直言,政府若無法保障與堅持,對臺灣農業恐會元氣大傷,就算爭取到較佳關稅稅率,整個產業恐怕都要倒一片。

此外,憂心關稅衝擊我國傳統產業,屆時僱主恐怕會減少工作機會、大量釋放出移工,勞動部30日公告「藍領轉換準則」提及如關稅政策調整時,經專案覈准者,可直接把轉換期限從60天延伸至120天,增加移工在國內被承接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