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病毒來自哪? 藍委:邊境管理的疏漏纔是疫情入侵主因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記者會。(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非洲豬瘟中央應變中心宣佈今明兩日逐步解禁,不過外界關注未來該如何防止類似事件重演。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指出,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會在臺灣本土產生,必定是從境外移入,廚餘只是「可能」的傳播渠道,但是邊境管理的疏漏與破口,纔是導致這次非洲豬瘟入侵最根本的原因。

李彥秀表示,從10月22日全國實施豬隻禁運禁宰,到11月6日起恢復活豬運載、11月7日恢復拍賣、屠宰、屠體運輸,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下,完成全國養豬場、化制場、肉品市場與屠宰場的查訪、檢測及清消等工作,除案例場外,全國沒有第二個案例,將非洲豬瘟對本土養豬產業的衝擊降到最低。

李彥秀提到,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下,民衆與相關業者也共體時艱,臺灣又一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但是下次還能如此幸運嗎?我們又能從此次的危機中學到什麼教訓?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會在臺灣本土產生,必定是從境外移入,廚餘只是「可能」的傳播渠道,但是邊境管理的疏漏與破口,纔是導致這次非洲豬瘟入侵最根本的原因。

李彥秀說明,農業部在111年5月公告「停止自發生非洲豬瘟之國家(地區)以郵遞寄送輸入豬肉產品」,其中第四條規範「違反本公告者,由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四十三條第八款規定裁處收件人。但收件人非輸入人或其首次輸入非故意者,不予處罰。」結果查獲疑似「包裹郵件案件就超過1,000例,真正執行裁罰的僅有9件,裁罰率僅有不到1%,「網開99面」農業部不裁罰的理由居然是「有時包裹寄件人時常與收件人對不起來」。

李彥秀說,不僅是農業部,根據衛福部食藥署2022年2月網站公告的「如何確認輸入產品是否需要辦理輸入查驗?」規範指出,「輸入產品僅供個人自用者,食品及相關產品,以報單單一項次之價值及數量計,價值在一千美元以下,且重量在六公斤以內,得免申請查驗。」

李彥秀也說,審計部報告直指這是「破口」,過去一年有70萬人次依此規定申請「免查驗」。更離譜的是,申請案件數第一名,在過去一年365天就有294天申請小型包裹免查驗,總計共申請了3,002次,明顯超過合理的「自用需求」,實際上就是以自用爲名進行商業販售輸入之實。

李彥秀批評,基層檢疫人員如此辛苦的捍衛民衆的那一碗魯肉飯,但是行政命令卻大開邊境管理的後門,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他們也不能將食安一次又一次寄望於「幸運之神」。「防疫視同作戰」,中央政府應該全面檢視可能的「邊境破口」,亡羊補牢猶未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