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土風暴引發建築工地停擺 高市議會研議修訂自治條例解套
高雄廢土風暴演成營建剩餘土石方去化困境,高市議會議長康裕成(中)邀市府局處說明,並研議修訂營建剩餘土方管理自治條例解套。記者王昭月/翻攝
美濃大峽谷案連環爆,市府啓動嚴格取締,多數合法土資場擔憂牽連受罰,乾脆拒收土方與廢棄物,造成不少公共工程及民間建案被迫停工,部分工地甚至停擺半個月。高雄市議會2日召開「營建剩餘土方去化說明會」,要求市府提出具體解方,並研議修正自治條例,爲困境解套。
說明會由議長康裕成主持,邀市府工務、地政、都發、農業、經發、環保等局處說明,康裕成表示,城市發展與重大建設勢必伴隨大量剩餘土石方,處理不當會影響工程進度,環境衛生及市民生活,市府需「開誠佈公」迴應外界疑慮。
工務局及環保局指出,高雄共12家土資場,其中10家兼營營建混合物再利用,中央已成立營建產出物跨局處推動平臺,透過修法、科技監控及拓增港口填築等方式,加強源頭管理並尋找最終去處。
議員方信淵點出,美濃大峽谷案引發營建土方去化困難,導致工程停擺,市府應先解決眼前困境,議員陳善慧與林義迪要求市府提出解方,加速處置,「處理問題要快,莫再拖延引發民怨」。議員陳明澤則認爲,市府對法規解釋過於僵化,應加強輔導並監督土資場管理,讓城市發展不致停滯。
針對美濃大峽谷非法棄置案,陳美雅、邱於軒等議員要求市府專案報告,對市民負責。多位議員則建議修正「高雄市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重新定義相關名詞,明確規範最終去處,進行解套。
由於農地非法棄置問題頻傳,高市府近期強力稽查,使合法業者憂心吊銷營運許可,選擇不再出車收料,造成土方去化斷鏈,進而導致部分工地停擺。大高雄建築開發公會理事長李正聰對此表示,地下室工地若長期停擺,恐因地震或颱風導致結構變形甚至坍塌,務必要儘快設置臨時土方堆置場,避免公安事故。
副理事長陳信安則建議,短期設立堆置場,中期尋求填海造陸等出路,長期則應修改「廢棄物清理法」,推動資源再利用。
不過,不少南部建築業悲觀預測,高雄廢土去化問題恐「複製北部經驗」,面臨清運費大幅調漲的後果。現在建築成本節節上升,業者苦不堪言。
高雄廢土風暴演成營建剩餘土石方去化困境,高市議會研議修訂營建剩餘土方管理自治條例解套,並籲市府積極解決眼前困境。記者王昭月/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