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改非碳家園 環團:2問題沒解決走進死衚衕

國民黨下會期優先推動7大優先法案,其中將修改《氣候變遷法》及《環境基本法》的「非核家園」目標調整爲「非碳家園」。圖爲核三廠。(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下會期優先推動7大優先法案,其中將修改《氣候變遷法》及《環境基本法》的「非核家園」目標調整爲「非碳家園」,環團18日強調,非碳是國際潮流,但未解決核安及核廢問題,卻走向返核是走進另一個死衚衕,呼籲在野黨執政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基隆協和電廠透過燃氣增加換掉燃油。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老舊核電廠延役有安全風險,尚未完工的核四則是爭議不斷,亦難確保安全,基隆不但被三座核電廠包圍,更位於核一、核二及核四半徑30公里逃命圈範圍,北部任何一座核電廠發生核災,將嚴重危害基隆市民安全。

王醒之指出,「非碳」符合國際潮流,但若未解決核安與核廢問題,僅想借此「返核」,無疑是走進另一個死衚衕。

他也強調,依據環評資料,協和電廠若由現況100萬瓩且使用率極低的燃油機組,改建爲260萬瓩且使用率高的燃氣機組,二氧化碳排放將增爲現在的3倍,經濟部若有心減碳,不該打假球,誘騙社會大衆與在野黨支持碳排暴增的協和「小油轉大氣」,應儘速除役協和電廠,並積極推動真正低碳的再生能源與無碳的節能。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國民黨智庫民調民衆支持核電延役的前提是「確保安全無虞」,但安全不該只是口號,我國核電廠緊鄰活動斷層,應先立法或修法完備核電廠選址規範,其他國家不能蓋核電廠的場址條件,我國亦不應新建或延役核電廠,也需就刪除《核子損害賠償法》的「天災免責」、「單一核子事故賠償上限42億元」、「核電經營者以外之人免責」等不合理規定。

蔡雅瀅也指出,經濟部去年11月底曾提出2030年地熱3.4GW的目標,遠高於協和現況1GW及未來2.6GW,應確實盤點北東地區,地熱、屋頂型光電等再生能源潛能,儘速除役協和燃油機組、拆除核四反應爐,轉型再生能源電廠。朝野若均有心減碳,不該在「核」、「火」之間角力,而應共同朝深度節能與再生能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