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非碳家園 如同以核養綠
川普考量再生能源供電穩定性,並未反對核電。圖爲美國密西根州核電廠。(美聯社)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日提出能源政策新構想,主張將「非核家園」改爲「非碳家園」。學者指出,「非碳家園」概念與「以核養綠」相似,透過再生能源與核能結合,以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此舉不僅順應國際趨勢,也與日本及歐洲國家重啓核電方向一致,有助於提升臺灣能源政策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表示,全球許多國家與企業已將能源發展策略訂爲「24/7 CFE」(全時零碳電力),以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24/7 CFE」意指電力完全來自無碳能源,涵蓋核能、太陽能與風能等電力來源,而朱立倫提出的「非碳家園」概念,即是基於這個目標。
葉宗洸指出,「非碳家園」核心目的在於達成淨零碳排,並以較溫和的方式支持核能發電,同時國民黨在本屆立法院會期內也積極推動核電延役,確保能源供應穩定性。
葉宗洸提及,美國總統川普對再生能源態度較爲排斥,曾批評風力發電爲垃圾,但未反對核電,是考量再生能源供電穩定性的問題。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分析,美國核能政策未受意識形態影響,前總統拜登也支持核電,並在喬治亞州興建核能電廠,顯示核電仍是美國能源政策重要一環。美國的做法與臺灣的「非核家園」政策形成對比,臺灣將核能視爲零和遊戲,但國際已普遍視爲潔淨能源。
何志勇進一步表示,「非碳家園」的理念與「以核養綠」相同,皆將核能視爲綠能的一環。近年來,臺灣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民衆罹患肺腺癌的比例不斷攀升,火力發電對健康與環境帶來沉重負擔。「非碳家園」概念符合全球趨勢,並與美國「潔淨能源包容性」的立場一致,將有助於提升臺灣能源政策的合理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