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棄置廢棄物罰不怕 彭啓明:環保敗類變「環保斯文敗類」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現行廢清法雖有規範,犯罪者仍敢於鋌而走險,組織專業分工的犯罪特性,也難追查廢棄物非法棄置犯罪源,加上無法即時扣押棄置行爲人及相關人等財產,導致環境復原緩慢。記者李柏澔/攝影
廢棄物非法棄置危害環境事件在國內層出不窮,爲有效遏止不法行爲,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除持續透過環檢警調結盟跨機關合作打擊環保犯罪外,但犯罪者仍敢於鋌而走險。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也說重話,很多非法棄置業者現在穿着西裝,從環保敗類變成「環保斯文敗類」。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環境部長、經濟部、內政部、農業部、交通部就「非法棄置到城市採礦:檢討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執法痛點與城市採礦推動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根據「廢棄物棄置案件管理系統」統計,該系統建置迄今,截至今年10月31日止,總計列管1153處廢棄物非法棄置場址,其中707(61%)處已解除列管,446(39%)處持續列管,而持續列管場址以高雄市97處、屏東縣55處、臺南市54處爲多。
經研析目前列管案件特性,屬一般事業廢棄物計395處(88%)、有害事業廢棄物計16處(4%)以及一般含有害事業廢棄物計35處(8%)。
彭啓明表示,現行廢清法雖有規範,犯罪者仍敢於鋌而走險,組織專業分工的犯罪特性,也難追查廢棄物非法棄置犯罪源,加上無法即時扣押棄置行爲人及相關人等財產,導致環境復原緩慢,其中許多非法棄置業者穿着西裝,充斥在大家周遭,從環保環保敗類變成了「環保斯文敗類」。
彭啓明指出,內政部已向行政院提報「營建剩餘土石方最終去處規畫方案」,整合交通部、經濟部及地方政府資源,盤點出約1.5億立方公尺填埋容量,並研議設置公有土資場、土方銀行等作爲合法去化管道,減少非法棄置誘因。
此外,環境部已修訂廢棄物申報規定,自今年3月起所有營建及裝修廢棄物均須逐車即時電子申報,並結合GPS追蹤,確保運輸透明。未來營建土方亦將納入電子聯單及全程追蹤機制,實現「從工地到最終去處」的流向可監管。
環境管理署也推動「非法棄置智慧圍籬系統」,結合車牌辨識與e-Tag 技術,預計4年內擴大布建監控點,形成全國智慧圍籬網絡,強化可疑車輛即時偵測與通報,防止非法清運。
自2023年8月環境部成立至今,破獲重大環保犯罪案件113件,移送人數1133人,行政裁罰3471萬餘元,查獲犯罪所得超過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