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只是居住空間、更是債權、資金配置!專家:學會理財纔有資格有房產
房市示意圖/記者遊智文攝影
有些人看房子只看得見磁磚地板、廚房浴室、採光通風,但我每次看房,看到的卻是這間房子背後的「債權與資產配置」。
因爲我知道,買房不是選一間喜歡的空間,而是在做一個會綁住你10年、20年的資金決定。
你付下去的每一塊錢,不只會變成頭期款,還會影響你之後能不能再貸款、資金能不能流動、未來會不會被房子困住。
我曾經有一個學生,手上現金300萬,興沖沖買了一間1500萬的預售屋,頭期款剛剛好可以湊,月付貸款也算得出來能負擔。
但簽約以後生活完全變了,原本的創業計劃停下、進修課程也不敢報,就連遇到不錯的合夥機會,也只能說:我最近有貸款,不敢亂動資金。
這不是買不起,是買下去之後彈性完全沒了,一間房子讓他的人生從進攻變成保守、從自由變成顧慮。
這也是爲什麼我常說,你看到的是房子、我看到的是債權跟資產配置,你現在的現金流負擔得起嗎?貸款年限壓力你扛得住嗎?
這筆資金下去之後,你還能不能爲自己做選擇?
真正有錢的人買房,從來不只是爲了住得舒服,而是爲了控制自己的財務節奏、安排資產的配置順序,房子從來不只是買下來就好,而是買得動、賺得開,這纔是房產操作真正的底層邏輯。
房子不是讓你變成有錢人的工具,是已經會管理錢之後,才配擁有的資產。
◎本文內容已獲 張希希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