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景氣仍具不確定性
「2025年臺北紡織展(TITAS)」昨(14)日登場,國內紡織業領袖一致指出,今年紡織產業面臨匯率、成本、關稅等多重挑戰,整體景氣仍具不確定性,產業結構正加速朝「高值化、智慧化與永續化」轉型。
紡拓會董事長郭紹儀表示,面對全球景氣疲弱、匯率波動與地緣風險仍在,呼籲政府持續支持產業轉型,強化臺灣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面對紡織業者叫苦連連,副總統蕭美琴昨日出席開幕典禮時指出,臺灣紡織業正站在轉型關鍵期,面對中國產能過剩與美國關稅壓力,政府將透過「百工百業AI應用計劃」與國際合作機制,協助產業在創新、永續與智慧製造三方面全面升級,「政府不會讓產業孤軍奮戰」。
儒鴻(1476)董事長王樹文表示,對於第4季景氣,他不同意Crumbling(搖搖欲墜)的說法,現階段應是屬於「Challenge」、非常具挑戰性,關鍵變數仍在於美國年底Holiday銷售狀況能否帶動整體消費力。
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表示,美國近期對化纖產品加徵關稅,業者實際被課徵的稅負遠高於20%,加上匯率與原料波動,使產業壓力持續升高。此外,聚酯供應鏈正出現結構變化,臺灣從中國進口的比例已高於泰國,政府應正視進口結構失衡問題,協助產業穩定發展。
集盛董事長蘇百煌也表示,全球景氣仍充滿不確定性,品牌商下單趨於保守,爲避免價格競爭造成毛利受損,公司策略性保留部分產能,專注於高價值產品開發。目前集盛主要客戶仍以成衣廠爲主,但品牌端普遍採取急單、短單模式,能見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