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技成果展登場 消防署展示5G、AI強化救災韌性

消防署於今天上午舉辦「114年災害防救科技韌性成果展」。圖/消防署提供

內政部消防署今天舉辦「114年災害防救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示近年多項防救災科技計劃成果,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地理資訊系統(GIS)等技術如何導入消防實務,提升整體防救災任務在極端環境下的應變與韌性。

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出席致詞時表示,近年臺灣在災害防救的資訊整合、情資交換、決策速度與人力裝備調度等面向,表現已居世界前段班,靠的不是單一科技,而是整體系統長期累積的成果。

他強調,再先進的科技設備,最終仍須仰賴現場人員的專業判斷與執行,「科技的核心永遠是人」,向所有消防人員與防災志工致上敬意。

馬士元說,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天候愈趨頻繁,今年從「丹娜絲颱風」到「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皆凸顯國家強化防災整備的迫切性,此次成果展也同步辦理「強韌臺灣計劃」績優單位表揚、T-CERT誓師大會、績優隊伍表揚、第2屆「鳳凰杯」競賽啓動、複雜地形無人機補助儀式,以及全國災害防救志工幹部聯誼會等活動,促進中央、地方與社區間經驗交流與合作。

他指出,民間力量投入是提升國家防災韌性的關鍵,今日授旗的臺灣民間緊急應變隊(T-CERT)未來將扮演重要角色,並會視需求持續擴編,強化國內民間救災量能,防救災不能只靠中央或縣市政府,未來將持續把經驗、技術與能力向基層推廣,讓鄉鎮公所、社區與民衆都能具備基本應變能力。

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出席致詞。圖/消防署提供

消防署於今天上午舉辦「114年災害防救科技韌性成果展」。圖/消防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