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買了沒自住轉賣就是炒房?房仲曝實況:自住的房子反而最難議價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次新聞一出現「房價又漲」、「哪裡建案秒殺」,底下留言馬上開罵:「又在炒房!」但⋯什麼叫做炒房?有標準答案嗎?來,我舉兩個真實情境,考考你。案例一

請問:誰在炒房?

案例二

請問:誰在炒房?

你看出來了嗎?所謂「炒房」,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持有久、不代表你是自住;喊高價、不代表你是投資客。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不爽別人賣比較貴」,就貼上炒房標籤而已。

但你知道嗎?其實政府早就針對「短期持有、高價轉售」這些狀況,課稅課得很兇,叫做「房地合一稅」。

屋主如果是投資行爲,報稅時就會痛一次了。你用道德標準去審判人家,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重點來了:與其糾結對方是不是投資客,不如問問自己——這間房,你願意用多少錢買?

其實,我們最常遇到的不是投資客開價太誇張,反而是自住屋主更難談。

因爲他們對房子有感情,有回憶,價格就很硬,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急、不賣也沒差」。

相反的,投資客該出場就會出場,談判空間甚至比較大。

所以別再被「炒房」兩個字牽着走,重點是——你要的是什麼條件的房子?你覺得值不值得?

◎本文內容已獲潘柏彥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