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普發1萬詐騙 臺高檢與一銀簽屬可疑交易分析意向書
爲協助金融機構精準阻詐,溯源偵辦詐欺集團,臺灣高檢署27日與第一銀行簽署「可疑交易分析機制」合作意向書,法務部長鄭部長表示,今年1至9月電詐人頭帳戶新收案件,與去年同期相較,下降19%,是跨政府機關及與金融機構共同努力的成果。
不過鄭銘謙指出,但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像變形蟲一樣,捉摸不定,爲免民衆遭詐受損,法務部已促請全國各地檢署偵辦重大詐欺案件,在不違反偵查不公開規定,以「短影音」的公告方式,爲防詐、懲詐之宣導,提醒民衆慎防遭詐騙。
臺高檢檢察長張斗輝表示,人頭帳戶成爲詐欺、洗錢工具,想抑制詐騙案件,首要減少人頭帳戶,有賴跨機關、公私協力,以高風險外籍人士遭詐團利用人頭帳戶爲例,於去年8月27日,經跨部會合作,將移工之出境等資料,介接予金融機構知悉,強化帳戶風險管控,經統計,今年1至8月此類型警示帳戶發生數,與去年同期相較,已減少60%。
另外,臺高檢推行的「可疑帳戶預警中心機制」,透過檢警與金融機關合作,在無被害人的第二層以上之洗錢帳戶,或假投資詐騙之潛在被害人時,透過通報平臺,由檢察機關主導提前攔阻被害人遭詐騙財產,可作爲金融機構強力後盾,得減少被害人所受財產損害,並查扣詐欺集團犯罪資產,有助於精準阻詐及偵辦重大詐欺案件。
另外,立法院已於10月17日三讀通過「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包括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計劃,將於11月發放民衆。法務部爲防制及查緝此類詐騙,分析過去普發現金詐騙手法,促請高檢署邀集執法單位知悉,各地檢署並應建立通報機制,加強防制及查緝,防止詐團利用爲斂財工具。
臺高檢與第一銀行簽署「可疑交易分析機制」合作意向書,運用金融科技,全面聯防阻詐機制,分析掌握潛藏的不法金融帳戶,得以期前對不法帳戶採取風險管控措施,避免成爲詐欺及洗錢管道,並藉由相互間所提供的可疑交易異常因子、參數模型及疑似重大金融詐欺不法情資,結合調查局洗錢防制處通報,攔阻不法洗錢金流、溯源查緝詐欺集團。
臺灣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左)與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右)簽署「可疑交易分析機制」合作意向書,圖中爲法務部長鄭銘謙。圖/高檢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