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關稅 打組合拳 陸稀土管制 牽動全球晶片業

中國公告,針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圖/新華社

大陸三波管制稀有金屬或元素材料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中國日前打出組合拳反制,其中包括對鈧、鏑等七類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陸媒報導,管制這些關鍵材料,恐對全球晶片製造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涉及臺積電、博通、高通、三星等企業。

陸媒cnBeta報導,在美國公佈對等關稅稅率後,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4日公告,針對釤、釓、鋱、鏑、鈧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即日起實施。其中,鈧、鏑是射頻和儲存應用中的關鍵材料,廣泛應用在智慧手機、Wi-Fi模組、基地臺等領域。至於其他受限元素也在先進技術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報導指出,替換上述材料通常需要昂貴的解決方法或導致明顯的性能損失,因此很難在不妥協的情況下進行替換。

中國最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並非全面禁止,而是要求出口商獲得許可證,並說明買家打算如何使用這些材料。此舉恐產生行政上的摩擦,導致延遲發貨並推高成本。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下,中國把對關鍵材料實施出口管制作爲反制手段。2024年12月,中國公佈加強石墨、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其中鎵及鍺是用於半導體制造的關鍵材料。2025年2月,中國又對鎢、碲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稀土在半導體生產的各個階段都發揮着關鍵作用,從晶圓級材料到高性能元件。供應中斷可能會對因全球晶片短缺而緊張的供應鏈帶來連鎖反應。分析師警告,隨着製造商爭相尋找替代來源,受限制的材料價格可能會翻1倍至5倍。

中國在稀土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源於數十年來對採礦、精煉與加工基礎設施的投資。中國生產全球近70%的稀土礦及逾85%的精煉產品。雖然稀土在地質上並不稀少,但其開採和提煉過程卻非常複雜且成本高昂。

各國都在努力達到稀土供應鏈多元化。澳洲和越南等國擴大稀土生產,而其他國家則專注於開發回收技術與替代材料。如日本透過開採國內礦山,並與澳洲萊納斯公司等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將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從90%降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