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檢校“雙向奔赴”促人才培養

最高檢深入開展實務專家進校園活動

檢校“雙向奔赴”促人才培養

“來!搭把手,再加兩排椅子。”循聲望去,幾名男同學和老師將椅子迅速整齊擺放,將北京大學凱原樓一層報告廳最後一塊空地“填滿”,前來聽講的師生已遠遠超出課堂原定計劃的人數。

202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走進北京大學系列課程在這裡開講,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圍繞“思想引領文明——應運而生的‘檢察公益訴訟法’”主題作專題講座。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學期,北京大學法學院已邀請22名具有豐富檢察實踐經驗和深厚法學理論功底的檢察實務專家,圍繞檢察理論研究、檢察司法實務、檢察改革實踐等主題爲師生授課,進一步強化法學實踐教學,推動理論與實務的有機融合。

培養“德才兼備、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完善以實踐爲導向的法學人才培養機制,是高校法學教育和法治實務部門共同的責任。“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活動開展以來,各級檢察機關在最高檢統一部署下,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21所高等院校,統籌高校法學教育資源和檢察教育培訓資源,強化實踐教學,深化協同育人,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答好法治人才培養的時代考題。

設置精品課程

法學教育承擔着爲法治中國建設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的光榮使命。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爲法治工作部門和法學院校協同育人指明瞭方向。

2023年以來,最高檢政治部分兩次從全國檢察機關精挑細選238名“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師資。238名師資既有牽頭辦理重大疑難案件的最高檢院領導、業務部門負責人、資深檢察官,也有具有深厚法學理論和豐富辦案經歷的全國檢察業務專家、檢察精品課程講師,均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全面的業務素質和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其中,最高檢檢察實務專家61名(含3名院領導、副部級專職委員)、省級院副檢察長6人、地方各級檢察院檢察長31人。

“檢察實務專家走進校園走上講臺現身說法,以解決現實問題爲重點,創新教學方法,加強研討交流,引導學生在對社會司法實踐和真實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具體挖掘剖析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法學知識思考並最終解決法律問題。”最高檢政治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稱,2023年以來,活動共確定檢察實務課程326門,內容涵蓋“四大檢察”和檢察理論研究最新實踐成果。其中,檢察業務課程285門,檢察理論和檢察思政課41門。入選課程均進行政治業務雙重審覈,由最高檢政治部負責把好課程內容的政治關,相關業務部門負責把好課程內容的業務關。所有課程注重宣講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司法制度優越性。課程融入“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講政治與講法治有機統一”“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敢於監督、善於監督、勇於開展自我監督”等內容,以檢察實踐充分證明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司法制度的顯著優勢,引導高校師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豐富教學形式

不拘泥於傳統“講授式”的授課方式,開展互動教學,增加與談環節,解答同學疑問、回答同學關切,採用實戰演練、模擬法庭等方式進行授課……工作中,各地檢察機關在最高檢統一部署下,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攜手推進完善法學教育機制,用好用活檢察履職辦案所積累的司法實踐“富礦”,幫助廣大法學學生從法律文本走向法治實踐,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樑琪說,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法學教育。堅持檢校聯動能夠促進法學學子更好地塑造專業本領、厚植家國情懷。希望雙方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攜手爲新時代法學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東南大學副校長孫立濤表示,“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走進東南大學系列講座活動,是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雙向奔赴”,是培養新時代法治人才的有力舉措。此次與最高檢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法學實踐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從法律文本走向法治實踐,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推動法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邁上新的臺階。

“作爲與最高檢共同開展‘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活動的高校,學校已先後邀請了多位檢察實務專家來校作講座。各位專家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爲同學們解讀檢察實務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分享在司法實踐中的寶貴經驗,爲同學們打開了一扇瞭解檢察實務、提升法學素養、增強實踐能力的窗口,也爲學校健全完善法學教學體系、持續提升法學教育質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說實現了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雙向奔赴’。”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柴榮表示。

記者瞭解到,最高檢堅持以需求側牽引供給側,將“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課程分門別類做成“菜單”提供給合作高校,合作高校根據教學需求和學生意願進行“菜單式選學”,爲高校送上教學用得上、學生喜歡聽的優質課程。特別是在授課內容中加入最高檢指導辦理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各級檢察院辦理的一批典型案例,通過鮮活的檢察案例,讓學生從辦案一線直觀感受檢察實務的魅力,瞭解個案在促進立法和司法進程發展中的作用,引導學生成爲具有深厚人文情懷、關注當下中國社會、懷有法治信仰的人。

推動教學相長

推進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高校是第一陣地,檢察機關是重要實踐基地。

“課程乾貨滿滿,讓我們對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和檢察實務中的難點問題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宋一璐說,在日後的學習和研究中,將會拓寬視角,思考不同法律路徑可能產生的不同效果,力求尋找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的解決方案。

“課程通過豐富的案例讓我們理解了檢察機關如何在刑事辦案中貫徹‘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三個善於’等理念。”清華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馮馨霆說,“刑事司法不僅是懲治違法犯罪、維護公平正義的關鍵手段,更是捍衛法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寶。未來,我們將刻苦研習法條、鑽研法理,提升專業素養,努力成長爲一名有思想、有擔當、有情懷的法律人,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貢獻一份力量。”

“通過聆聽大檢察官授課,我產生了未來選擇刑法學相關專業方向的想法。”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譚焱垚說,未來將通過專業學習,不斷感悟實踐、穿透實踐,探究中華法治文明的內在奧秘,努力成爲一名有理想信念和社會擔當的高素質法治人才。

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最高檢同步推進“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和“法學名師進檢察”,加強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環節的深度銜接,建立健全檢察機關常態化接收法學專業學生實習工作制度,穩妥推進法學專業學生參與檢察實務工作。

最高檢政治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最高檢將持續跟蹤學生評價、學校意見,以需求側牽引供給側,推動檢察實務專家堅持教學相長,抓實備課、教學、研討,不斷提升檢察實務課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助力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育,更好服務新時代新徵程法治中國建設。

(來源:法治日報 記者: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