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馬斯克的政治學

馬斯克終於走到了這一步——成立「美國黨」,正式把手伸進美國政壇。此舉對外界或許是驚愕,但對熟悉他的人而言,卻像是場預料之中的轉身。馬斯克不是第一次跨界,只是這次,他把目標設在權力的核心——制定規則的地方。

有人說他是爲了切割川普,也有人認爲他在DOGE改革受阻後另起戰場。但這些推測都不及一個更關鍵的心理斷點:他親手搭建AI浪潮的舞臺,但站在聚光燈下的卻是奧特曼(Sam Altman),這可能纔是真正讓他邁向政治新篇章的最後一根稻草。

曾幾何時,馬斯克是少數能靠一條推文操控市場情緒的科技教主。他創辦OpenAI,致力讓AI造福人類,結果幾年後,他退出董事會,與後來當紅的CEO奧特曼公開撕破臉,還發動訴訟。而今OpenAI已是全球生成式AI的代名詞,與微軟聯手稱霸產業鏈;奧特曼成爲矽谷的新偶像、政策對話的常客;而馬斯克,卻得在X平臺上自創xAI,自推Grok,努力證明自己還在局內。

從特斯拉到SpaceX,從X(前Twitter)到Neuralink,他的企業帝國橫跨各大科技前線。但回顧近年,特斯拉股價與市佔逐漸被中國品牌蠶食;白宮將審查與SpaceX間數十億美元的合約;Neuralink與Optimus人形機器人還停留在開發期,連社羣平臺X也未見翻轉頹勢。真正能定義未來的AI戰場,馬斯克失去了第一順位的主導權。他知道,這不只是資源分配的問題,而是敘事主權的轉移——他說的未來,別人已經在定義了。

這對馬斯克這樣的創造者是難以忍受的。當他創造了舞臺,卻不是他站在上面領受掌聲,那會是什麼感覺?於是政治成了他能重新搶回聚光燈的地方。與其繼續在科技場內苦撐,不如親手搭建另一個舞臺,讓話語權不再取決於他人眼光,而是握在自己手中。

川普的當選給了他範本,但馬斯克顯然想做得更極致。他不靠地方組織起家,也不需要黨內初選的傳統鋪陳,他擁有的是全球網路流量與信徒,一個可以自建議題、帶風向、塑造輿論的社羣機器。他的「美國黨」不是複製川普的共和黨,而是一次試圖跳過傳統結構、用科技語言直通民意的新政治實驗。

當然,馬斯克並非放棄科技戰場。這幾天已有多家媒體披露,特斯拉可能對他創辦的xAI注資。這是一手後路,也是一種聲明:我還沒下場,只是換個方式佈局。即使AI的第一波浪潮沒能由他主導,他仍可能透過整合自家企業資源,在第二回閤中強勢迴歸。他深知,掌握平臺與資金,就仍有翻盤的可能。

而進場政治,更像是爲自己與未來技術預留一條通道。從火星殖民到腦機介面,這些議題遲早需要政策保障與體制配套,與其等人來設限,不如先行佈局。在這樣的盤算下,成立政黨、發動話語權,就不只是個人野心的展演,而是權力邏輯的延續。

科技與政治從來就不是平行線,而是終將交會的軌道。當企業的力量無法再單靠產品說話,當技術的未來必須由規則決定,馬斯克這場從科技界到政壇的跨越,就不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

馬斯克或許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但毫無疑問,他會是把這場轉型推到極致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