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視角-川普提高關稅後,企業家都做了這件事…
圖/美聯社
自從川普的關稅政策出爐後,股市應聲跌停,許多人都擔心,美國會帶領全世界,回到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貿易保護主義和報復性關稅擡頭,致國際貿易銳減50%、失業率飆升到25%、GDP下跌15%。但筆者有不同看法,認爲川普這次賭的是「時間」。
如果他能在民怨高漲前,用高關稅壓迫各國與之協商;或者在水果手機漲20%之前,完成全機美國製造;或者逼迫買一件兩美元進口T恤的美國基層民衆,在活不下去之前成爲輪胎工廠的員工(而且在那之前還要先蓋好輪胎廠),而不是上街燒店搶劫,那川普就賭贏了。
換言之:(1)如果關稅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那就是時間的問題;(2)如果美國此次想在「朋友」、「敵人」與「無關緊要的人」身上貼標籤,那目的已經達到了;(3)聰明的企業家會在強浪中站穩,買單後果的人,會爲自己的憤怒找到出口。
我們無法替川普「買時間」,卻可以替自己「爭取時間」。在關稅的混戰中,我們不講投資不講政治,只講如何自保、節稅。因爲股市跌停,用股票質押的貸款會追繳擔保品或提前到期,高槓杆操作者面臨變現壓力,因此,企業家此時會做下列幾件事:
一、加速贈與、信託等傳承規畫
上市股票的贈與稅課稅基礎爲時價,非上市股票、資本額移轉時亦有資本利得稅產生,因此,一般會選在淨值最低時移轉,以降低稅負及移轉的金流成本,因此,手上有資產需要傳承者,務必把握此波跌價移轉。如不希望馬上把資產全數移轉給下一代,則可放入他益信託,先繳贈與稅,但資產不移轉而是由信託持有,上一代仍可透過信託,保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
二、趁機完成公司重組
公司重組有很多原因,包括過去常用代持架構,現在必須轉回給原來的所有人,或者上市前、要出售予私募基金之前,多會先將公司重組成一個海外控股的架構,過去這樣的重組會產生金流成本、稅務成本,故一般會選在淨值較低的時候做,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三、放棄美國籍
一般有臺美雙重國籍者,臺灣的資產最終也要繳美國遺產稅,高資產者年輕時覺得美國籍很好,但年紀大了便有放棄念頭。然而,放棄美國籍會有俗稱的「棄籍稅」,而這個棄籍稅,會隨着資產淨值高低變化,因此棄籍最好的時點,就是資產淨值較低的時候,而且律師會幫客戶做一次重組規畫後,再讓客戶放棄。另外,企業家也很關心美國的移民簽證金卡會如何發展。一般來說,即使只是拿美國綠卡,也會被當成美國稅務居民,海外內財產都要繳美國稅,但移民簽證金卡是一種特別的富人居留權,僅就美國境內資產課稅,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值此關稅混戰的空窗期,煩惱也無益,不如化危機爲轉機,趁此際把過去幾十年都無法處理的傳承問題,在資產淨值較低時一次解決。因此,聰明的企業家,早就開始在做以上幾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