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光儲融合新場景、持續提升海外市場出貨 科創板光伏龍頭打造多元業務增長曲線|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5月13日訊(記者 劉夢然) 5月13日下午,上交所舉辦2024年度科創板集體業績說明會,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阿特斯(688472.SH)、奧特維(688516.SH)和高測股份(688556.SH)等多家光伏頭部企業參加,向投資者展示行業生態和發展動向。
當前,光伏行業目前仍處於深度調整期,產業鏈價格仍存在波動,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依然承壓。業績說明會上,多位企業負責人從組件產品提效、提升對海外高價值地區出口佔比,以及建設光儲融合新場景等方面提出應對措施,以穩健提升公司經營能力。
對於投資者關心的光伏產能出清進度,阿特斯總經理莊巖表示,當前光伏行業步入深度整合期,缺乏競爭力的落後產能有望逐步退出,從而推動產能結構優化,改善供需格局,幫助全產業鏈恢復到可持續經營狀態,爲光伏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認爲,無論是AI驅動還是綠色電力需求,光伏長期需求依舊旺盛,結合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指引,將助力行業有序發展。一些跨界光伏企業已在逐漸退出市場競爭,行業會逐漸進入從虧損到盈虧平衡、再到逐漸盈利的過程,有規模化優勢、品牌溢價、領先技術和成本控制優勢的企業,會更具有競爭力。
多家光伏龍頭髮力儲能業務
在儲能市場版圖中,傳統的一體化光伏組件廠逐漸成爲主角。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024年公司以光伏、儲能雙核驅動全面引領行業,並向光儲智慧能源全面解決方案領導者轉型升級,構建領先的產供銷一體化能力,持續深化面向全球的服務體系,24年度儲能裝機量持續超預期實現100%以上的增長。
據他介紹,公司儲能艙及系統銷售突破中國、歐洲、亞太、北美、中東非、拉美六大區域市場,累計出貨超過10GWh。國內也完成GW級交付,中核匯能海南1GW光伏+300MWh儲能項目,本項目爲國家第三批大基地中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項目並已順利併網。
隨着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的接入,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資源的需求日漸迫切,這也推動我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的高速增長。天合光能儲能業務預計將繼續發力,今年儲能系統業務計劃實現出貨量8-10GWh。
阿特斯總經理莊巖在業績會上表示,2024年公司儲能業務實現銷售 6.5GWh,同比增長超 500%。公司目前是北美、歐洲、澳洲、拉美等主要海外大儲市場領先的儲能系統集成商。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阿特斯擁有79GWh潛在儲能系統訂單儲備,已簽署合同的在手訂單金額 32 億美元,全球累計交付超10GWh。2025年儲能出貨量預計爲11至13GWh,相對於2024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莊巖提到,今年公司將充分發揮儲能第二主業的優勢,保證大型儲能業務的高質量交付。今年儲能出貨指引目前爲11-13GWh,將爲公司提供盈利的保障。
阿特斯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儲能系統出貨量達 6.6GWh,同比增長超 500%。莊巖在業績會上表示,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使光伏和儲能系統成本大幅下降,產品供應和成本不再是限制因素。隨着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增加,提升消納能力、優化電站收入模式、提高整體收益變得關鍵,產業價值向下遊應用側遷移,儲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光伏和儲能行業面臨發展新機遇,也對技術集成、項目交付和長期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莊巖認爲,企業需要從“價格比拼”轉向“技術+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綜合能力比拼,行業競爭格局或將因此重塑。
積極應對關稅變化影響
近期,中美“對等關稅”風波引發市場關注,光伏組件企業出口佔比通常超過50%。據李仙德介紹,公司最新高效TOPCon產品以其高功率和高實際發電量受到海內外客戶的普遍認可,當前訂單較旺盛,相較於未升級產品可實現0.5-1美分/W的溢價。
他表示,爲應對海外貿易政策變化,公司持續完善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佈局,保障高溢價市場供應穩定,並不斷拓展增速較高的新興市場。且由於海外電池緊缺,美國組件價格看漲,有望合理傳導關稅成本。
美國是高溢價市場,多家組件企業負責人迴應對美國出口計劃。莊巖表示,由於之前美國針對光伏現有的關稅政策,光伏產品基本沒有直接從中國出口至美國,主要從東南亞和美國本地出口,因此受中美對等關稅影響較小,但東南亞會涉及“雙反”關稅的影響,需等待後續的終裁結果。
高紀凡表示,公司密切關注關稅對行業及公司的影響,積極應對。截至目前公司在美國儲備有足夠規模的電池組件庫存,其成本預計不會受到美國加徵對等關稅的影響,另有部分在運輸途中即將入關的產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供貨渠道,可以滿足公司今年後續階段美國市場客戶需求。這次對等關稅可能會帶來產品價格一定幅度的上升,對於美國的電池組件庫存利潤會產生正面影響。
另外,天合光能的印尼合資TOPCon電池組件工廠(目前年產能1GW)不受東南亞四國“雙反”的影響,印尼工廠具備相對競爭優勢。 綜合來看,公司認爲具備更強前瞻戰略研判和全球化經營能力的企業能夠相對更好應對本次美國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
在應對方面,莊巖表示,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目前短暫的90天時間窗口,利用好東南亞及其他現有供應鏈的原有產能航道;加快推進部分製造及採購環節向關稅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轉移,優化全球產能佈局。
他還提到,發揮美國本土組件、電池以及儲能產能的先發和規模等優勢,保障並加快位於美國本土的工廠穩定生產,持續爲客戶提供本地化交付;積極與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協商,合理分攤關稅成本,確保供應鏈穩定;爲後續可能的中美談判及關稅回到相對合理的區間做好準備;並通過多種渠道,希望能夠爭取特定產品的關稅豁免或減免。
設備廠也在加快出海規劃。奧特維董事長葛志勇表示,受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影響,公司的訂單出現下滑。公司將通過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同時,拓展半導體設備、儲能設備的市場,對衝光伏行業的訂單下滑 。
他表示,目前光伏裝備製造的產能主要集中於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必然會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爲應對政策性風險,公司已進行了前瞻性佈局,馬來西亞的製造基地已落成並完成了首臺設備出貨,正逐步提升產能規劃以應對未來的海外出口要求。
據悉,奧特維客戶的產能仍在小幅擴產,產能擴產主要是在海外區域。公司預計2025年海外市場仍存在新的項目機會和設備需求。
(財聯社記者 劉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