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不怕?立委批長榮把法規當「塑膠」 洪申翰:罰鍰太低

勞動部、交通部今於立院衛環委員會進行「長榮空勤人員因病延誤就醫,應立即檢討航空業職場健康保障飛行安全」專案報告。記者葉冠妤/攝影

一名長榮空服員抱病執勤,返國後住院不治。除揭露長榮航空對於請假規則的苛刻,多名立委今質詢時也指,長榮航空長年存在超時加班、未給假等問題,光今年已挨罰近300萬元,顯然視法規爲「塑膠」,將罰鍰當規費在繳、不痛不癢。勞動部長洪申翰也坦言罰鍰確實太低,將與地方政府討論裁罰基準。

勞動部今於立院衛環委員會進行「長榮空勤人員因病延誤就醫,應立即檢討航空業職場健康保障飛行安全」專案報告。立委王育敏列出長榮近年違規紀錄,涵蓋違反勞基法、工會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其中,育兒減少工時、留職停薪、請生理假、家庭照顧假遭不利對待處分遭罰,頻率之高,每次卻只罰2萬元,跟營業額高達上百億對比起來,裁罰金額是否不痛不癢?

立委林月琴也批評,爲什麼長榮罰不怕?公司內規顯然是把勞動法規當塑膠。立委劉建國則說,長榮今年違法勞動法規挨罰288萬元,其中工時相關就罰了270萬元,今年7月加班超時被罰了100萬,可見長榮長期存在超時加班的結構性問題。但這個大的營收規模,裁罰卻不成比例,對長榮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

劉建國表示,也不只有長榮,去年的違規慣犯如南山人壽遭罰8次、英業達7次,中華航空也挨罰7次,「空中飛的都有這些問題存在」,心態不可取,航空公司標榜飛行上有多優越,在勞動權益非常慚愧,他特別要求勞動部應啓動勞基法修法,全面上修裁罰基準,尤其對大型企業該有嚇阻力。

洪申翰坦言,勞檢裁罰金額確實太低,若是連續、常態性違規,當然不該以這樣的金額開罰。

他強調,除了將對長榮航空加強專案勞檢,也研議適度資訊揭露違法慣犯,達到一定的嚇阻效果。同時,勞動部也會跟地方政府討論裁罰基準。

由於航空業是特許行業,交通部民航局長何淑萍被問及未來是否將違反勞動法規納入航權分配等懲處?她僅回答,有關航權分配有一個綱要規定,涉及飛安以外的勞動權益問題,民航局會跟勞動部一起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