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血汗責任額 羣益投信惹議
熱門話題
國內ETF風光發行背後,隱藏「責任額」、「不當銷售」等亂象;近日證券從業員在網路串聯發起「#終結IPO制度暴力」羣組炸鍋,成立僅不到1個星期,9日晚間已達近3000名金融從業人員加入,羣組要號召百封向金管會、勞動部的「實名檢舉信」,還要在第一階段累積至5000人,不排除上街頭抗議,要徹底改變ETF、基金髮行制度結構性問題。
金管會證實,檢舉潮從上週五就開始了,金管會已展開調查,調查重點在銷售ETF時是否有違背KYC(認識客戶)、KYP(瞭解商品)制度,若違反法規,不排除祭出罰則。
證券營業員分析,「#終結IPO制度暴力」羣組快速串聯有兩大原因,首先,羣益投信「印美戰略基金」12日募集是導火線,在軍事衝突、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下,券商、銀行營業員或理專被上級無理要求販售,若重演俄烏戰爭時,俄羅斯基金資金凍結、暫停贖回怎麼辦?投資人會怕、第一線營業員更怕,客戶賠錢要找誰負責?
其次,ETF發行長久「責任額」的惡習,讓金融市場陷入惡性循環;營業員透露,以前證券、銀行只要認自家公司發行產品的「責任額」就好,現在金融業高層常都聚在一起吃飯,相互幫忙、跨售的情況下,IPO月月發、週週發,「責任額」應接不暇;「責任額」依金融從業人員能力、工作職級,被分配60萬元到600萬元銷售金額都有;這個畸形制度,推翻財富管理「資產配置」的邏輯,由「責任額」主導市場,與金管會要求「Know Your Customer」(瞭解你的客戶)的宗旨不符合。
營業員透露,不合理的「責任額」衍生兩大問題,第一,職場霸凌,有營業員因爲沒達標,遭分行經理要求當衆穿「我是墊底王」T恤;第二,營業員自掏腰包自己買,甚至被要求「借錢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