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大未來》警政署:對抗詐騙要「零信任」

根據打詐儀表板統計,今年6月詐騙案件受理數爲16,388件,財產損失金額達89.15億元。其中以財損金額統計,假投資詐騙最多,受理數3,194件、財損45.89億元,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其次,受理數1,234件、財損14.71億元,假檢警詐騙排第三,受理數618件、財損12.33億元。

常見詐騙手法中,以假投資詐騙來看,就是拉入、洗腦、投資、完詐四步驟。整體就是養、套、殺。最常看到盜用投資名人名義進行詐騙,詐欺集團更會利用操作假APP後臺資料,向被害人顯示高額報酬數字,誘騙被害人投入資金,接着還有「理財專員」到府收款,結合提供假保證金認繳書、收款憑證單,使被害人以爲具有保障。

假投資詐騙特徵上,包含報酬異常高、獲利來源不明、保證獲利、不敢公開宣傳、要求欺騙行員與警察、獲利後要繳納保證金才能出金、到府收款、虛幣服務,這些都要留意。

另一個常見詐騙手法爲假交友投資,做一個交友的局,之後也是假投資詐騙。

至於假檢警詐騙,包含第一線假冒醫療院所等機構人員,第二線假冒警察機關、警官,第三線假冒地檢署檢察官、書記官,常見還有假冒金管會、電信業者、銀行等。

他強調,檢警不會這麼做,包含向民衆監管財產、線上通知傳喚、線上製作筆錄、要求匯款、轉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