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一週丨封碳又驅油,我國首個海上CCUS項目投用;氫能再迎利好,第九個省區氫能高速免費

每經記者:徐肖逍 每經編輯:魏官紅

ESG政策

七部門:加快推動綠醇、綠氨、綠氫等新能源船舶推廣應用

5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佈《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年至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在保持水域及岸線乾淨整潔方面,《方案》提出,強化港口碼頭、船舶及河湖沿岸污水和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加快推動綠醇、綠氨、綠氫等新能源船舶推廣應用。

點評:《方案》不僅強化了港口碼頭、船舶等污染源的常規治理,更前瞻性地推動綠醇、綠氨、綠氫等清潔能源船舶的普及,體現了“治污”與“減排”雙管齊下的治理思路。

ESG發佈

封碳又驅油,我國首個海上CCUS項目投用

5月22日,中國海油透露,我國首個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臺投用。油田開發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純、加壓至超臨界狀態,通過一口CCUS井,以初期8噸/小時的速度精準注入地下油藏,既驅動原油增產,又實現二氧化碳封存,開創了“以碳驅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環利用新模式。

點評:該項目創新性地將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技術相結合,形成“碳驅油-油固碳”的閉環模式,既提升原油採收率又實現碳減排,展現了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效應。這一示範工程爲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可行的海洋解決方案,對推動海上油氣田綠色轉型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成績單”亮眼: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碩果累累”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透露,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羣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目前,全國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100餘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救性保護。2024年,全國水鳥同步監測最新結果顯示,我國越冬水鳥總數量達505.9萬隻,是迄今爲止全國範圍內監測數量的最高紀錄。

點評:2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100餘種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搶救性保護——這些成果彰顯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堅定決心,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了中國方案。

ESG投資

香港財庫局:一季度香港ESG管理資產規模逾1萬億港元

近日,香港財庫局透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香港共有218只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1392億美元(摺合約1.09萬億港元)。綠色債券方面,2024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超過840億美元(約6552億港元)。其中,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統計,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約430億美元(約3354億港元),佔亞洲地區總額約45%。

點評:香港ESG金融市場展現強勁發展態勢,充分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其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認可。這一成績既反映了香港在銜接國際ESG標準方面的優勢,也爲其鞏固全球綠色金融中心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ESG行動

氫能再迎利好 第九個省區氫能高速免費

據經濟觀察報,5月21日,山西省交通運輸廳發佈消息,決定自2025年6月1日0時至2027年5月31日24時,對氫能貨車高速公路通行費實施全額補貼。至此,國內已有9個省級區域公開實施氫能高速免費。

點評:這種“以通行費換減排”的創新模式,既刺激了氫能商用車的市場滲透,又爲交通領域低碳轉型提供了政策樣板,展現了地方政府在能源結構調整中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