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息披露進入強制時代
中經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隨着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紛紛出臺政策,推動企業進行ESG信息的強制披露。目前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已成爲全球監管趨勢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範圍內,ESG信息披露的強制性正在逐步加強。例如,歐盟通過《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條例》(SFDR)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對金融產品和企業實施了嚴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美國也在積極嘗試將ESG信息披露從自願模式轉向強制模式,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2024年4月12日,在證監會統一指導下,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正式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並明確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指引》要求上證180指數、科創50指數、深證100指數、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並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願披露。
對此,安永大中華區政府與基礎設施事業部主管合夥人兼安永北京主管合夥人楊淑娟表示,這些政策的出臺,表明ESG信息披露的強制性正在成爲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流趨勢。
在三大交易所出臺《指引》後,財政部、證監會等九部委也聯合印發《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並於2025年4月起草《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氣候(試行)(徵求意見稿)》。在制度安排上,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統籌協調、規劃我國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我國企業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氣候準則相繼出臺。到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基本建成。
“在此背景下,踐行ESG理念、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對於建築企業已經是一項‘必答題’而非‘選答題’。”楊淑娟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
建築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6%以上,2024年爲6.67%,與過往年度持平。這表明,建築行業作爲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與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關係,對穩定經濟大盤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國建築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建築業發展統計分析》,2024年,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平均人數5962.07萬人,同比減少12.26%。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共有建築業企業168011個,比上年增加8871個,增長5.57%。建築業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平均人數大幅減少,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此外,建築業企業在數量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呈現向產業鏈延伸、智能綠色、城市運營等趨勢轉型。
然而,相比金融業,建築行業在全球碳排放中佔比高、環節複雜,低碳轉型不僅是滿足披露合規的基本要求,更是建築企業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路徑。
安永建造和工程行業主管合夥人沈巖表示,隨着ESG強制披露時代的到來,其爲評估企業價值提供了新維度,包括《指引》在內的ESG標準明確指導建築企業管控ESG風險、把握轉型機遇,這可以助力企業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
“當前,我們建議建築企業要順應ESG披露要求,將其與自身戰略佈局、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切實推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動能。”楊淑娟說。
(編輯:吳婧 審覈:張榮旺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