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新定義 側重國安、能源…歐美關注永續內涵轉向

受地緣政治影響,今年以來,歐美重新定義永續內涵,以歐洲版爲例,最新的ESG,表彰的是能源(Energy)、安全(Security)與地緣策略(Geostrategy)。電力系統示意圖。(美聯社)

受地緣政治影響,今年以來,歐美重新定義永續內涵,以歐洲版爲例,最新的ESG,表彰的是能源(Energy)、安全(Security)與地緣策略(Geostrategy)。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解讀,過去的永續,強調企業經營脫離不了保護自然、愛員工與社會,如今的ESG則更側重與國家安全、能源自主的相互連結。

今年5月,旗下擁有歐洲多個交易所的泛歐交易所集團,率先將ESG重新定義爲「Energy、Security、Geostrategy」─能源、安全與地緣策略。美國前氣候特使凱瑞9月時也在日內瓦會議直言,「ESG這個名稱已經壞掉了」,美國主張以「Efficiency、Security、Growth」效率、安全、成長取代,代表如今的ESG,已經跟過去強調環境、社會與治理的面向,不一樣了。

林泉興解釋,早年談永續,大家怕流於空泛,於是聚焦、收斂成環境、社會與治理三個面向。不過,這幾年地緣政治擡頭,不僅造成供應鏈重塑,一些戰爭更促使市場與企業意識到,沒有國哪有家哪有企業,由此推動了這一波ESG重新定義。

舉例來說,俄烏戰爭前,不少歐盟成員都是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戰爭爆發後,能源供給受阻,經濟也受創,歐盟因此意識到能源獨立的重要性。此外,美中貿易大戰,稀土也成爲談判桌上的議題,稀土牽動的是更爲廣泛的安全成長與供應鏈永續議題,在在驅動永續內涵的轉變。

林泉興說,隨着ESG重新定義,全球資金也正在重新分配。在歐洲,已有不少ESG資金開始流向防務、軍工產業與能源基礎設施等,國防、能源自主也被視爲永續的一部分。ESG從1.0到2.0的轉換,林泉興強調,對企業來說,永續轉型的本質並未改變,企業還是要持續減碳,只是過去的減碳,目的可能是與保護環境、因應氣候變遷有關,如今的減碳行動則是掛勾能源安全,也讓供應鏈更具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