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永續-臺灣電力供應 首重多元與穩定性

電力的永續供應鏈需具備綠色、透明、循環等要件,還鬚髮揮充分的韌性。圖/本報資料照片

各國當局於推動經濟與產業發展,維繫人民安居樂業之時,無不努力維繫電力的穩定供應。然而,因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需求的持續提升,正面臨着能源供應的嚴峻挑戰。尤其臺灣的能資源供應來源相對匱乏,其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多元化顯得尤爲重要。

我國的電力供應過去主要依賴火力發電與現已被停用的核能發電,近年來則積極開發再生能源,這種較爲單元的供應模式使得臺灣電力供應,在面對國際油價波動及天然災害等外部衝擊時,顯得捉襟見肘。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的影響,更是不可預測的高度風險。有鑑於此,宜從永續供應鏈思維考慮電力來源的多元開發與維持穩定,並提升電力系統供應網路的韌性,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

永續供應鏈將道德與環境責任整合,強調端對端的資訊透明度,並以維護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平衡發展。重視企業在最終顧客心目中的聲譽,於產品生產製造或運輸過程中減少對環境之衝擊,同時降低成本與滿足消費者對永續性發展議題的關懷與期待。供應鏈永續管理涵蓋環境責任、勞動措施、人權與反貪腐等領域,滿足社會責任要求,建立實質價值、競爭力與長期獲利能力。

企業對建置永續供應鏈有清楚的願景與長期承諾,但如何提升供應鏈的可見度、透明度與衡量投資報酬率則是主要的挑戰。組織不應將重點只擺在節約成本,應衡量永續供應鏈的投資報酬率,注重供應鏈轉型與造成的影響力。

永續供應鏈需要靠協作、利用市場已有的最佳資訊技術、制訂一致的標準與傳達成功的訊息來實現。電力的永續供應鏈需具備綠色、透明、循環等要件,還鬚髮揮充分的韌性,強調靈活性、適應性與恢復力,以能夠在遭遇突發事件後迅速恢復正常運作,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降低因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近年來,國際上大規模停電事件頻傳,一再提醒強化電力供應鏈韌性的重要。

臺灣電力供應目前面臨的挑戰,在於依賴少數電源的風險以及氣候變遷影響下供電的不穩定,爲了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必須推動電力來源的多元化。此舉不僅能減少對少數電源的依賴,還可提高整體電力供應鏈的應變能力、彈性與韌性。爲實現永續的能源發展,應從永續供應鏈的思維着手,積極開發低碳能源、建立多元能源供應鏈以及加強與國際能源市場的合作。

臺灣於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開發已有具體成果,過程雖曾面臨挑戰,仍須持續擴大發展。今年8月23日核三延役公投雖然未能通過,但賴總統已明示請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儘快完成安全審查辦法,也請臺電在法規公告後,啓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

未來核三申請延役案若獲核安會覈准,將使臺灣低碳能源供應更多元化並能提升整體電力供應鏈的韌性與靈活性,有望實現能源轉型的目標,建構更爲永續的能源未來。

我們應以長期經濟發展的角度及促進國家安全的考量,共同面對當前臺灣電力供應的挑戰,建構更具敏捷、彈性及永續的臺灣電力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