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能源供應問題?57.9%在臺德商擔憂未來穩定性

《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33.7%受訪德商擔憂臺灣的能源供應穩定性,24.2%甚至表示「非常擔憂」。資料來源/德經處

能源供應穩定性是企業關切的重要議題,已不關乎臺商或外商了。德國經濟辦事處20日發佈的《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57.9%的企業擔憂未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德國企業對臺灣當前的能源轉型抱持批評態度。其中,三分之一(33.7%)擔憂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四分之一(24.2%)甚至表示非常擔憂。

相較之下,僅10.5%的企業持較爲正面的看法,對未來能源穩定性不感到擔憂,而31.6%的企業則持中立態度。

該調查報告指出,與德國類似,臺灣在過去十年間加速推動能源轉型,目標是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然而,邁向再生能源的過渡期,「是一個複雜且具挑戰性的過程」,引發企業對能源供應穩定性與電網可靠性的擔憂。

在臺灣開發風電的達德能源爲德商,認爲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高利率、政策變動與技術挑戰交織,爲綠能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進一步調查中,德國企業被問及政府應採取哪些措施來加強能源安全,以確保經濟發展所需的穩定、可持續且具成本效益的能源供應。報告指出,此題爲多選題,結果顯示,「能源來源多元化」被視爲最重要的因,60.6%的受訪企業認爲應優先推動。

其他關鍵措施包括:建立強韌的備用能源系統(38.3%)、擴大對再生能源的投資(35.1%)、提升能源效率標準(30.9%)以及加強國際能源合作(16.0%)。

在20日的經濟展望會議上,德經處處長蘭依樺正式將《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遞交給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期待透過與臺灣政府的建設性對話,共同克服這些挑戰,進一步營造優良的商業環境。

德商調查報告建議,透過分散能源來源、建立強韌的備用系統,增加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來降低風險。此外,48.4%的在臺德商更呼籲政府加強能源供應與電網的韌性,以確保未來商業活動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