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項政策全鏈條助力人才逐夢 光明科學城打造創業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區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宏博)“最近正爲工作實習做準備,就看到了‘雙型城區’的相關消息,其中的‘追光禮包’不僅爲年輕人才提供地鐵券,還有消費券、文旅券等,感覺這座城市對年輕人真的很友好!”深圳理工大學研三學生王悅祺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是即將步入職場的她收到的來自光明科學城的第一份“見面禮”。

近日,《光明科學城關於打造創業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區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雙型城區’政策”)正式發佈,從實習就業到創業啓航,從成長賦能到生活保障,21項政策形成“全生命週期”支持體系,讓像王悅祺這樣的青年人才在光明科學城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溫暖與機遇。

實習就業“禮包雨”:從初見到紮根,誠意拉滿

入職後可領“名校優才”補貼,博士來光明面試還能獲得2000元交通食宿補貼,更有覆蓋日常消費的“追光禮包”——光明區爲初來乍到的青年人才送上了一份別緻的“見面禮”。

通過線上申請,來光明實習、新入職或入住青年驛站的青年人才,可領取包含消費券、交通券、文旅券的“追光禮包”,最高價值666元。禮包中的文旅券可用於打卡光明農場大觀園、光明歡樂田園等景點,讓人才在工作之餘感受城區活力。

“太好了,沒想到這麼快就申請下來了。”前不久剛入職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的胡曉悅,在得知自己此前申請的“名校優才”生活補貼和就業補貼已通過時,高興地說道。談到“雙型城區”政策,她直言這是光明區人才政策的一次“PLUS版升級”,“政策細節滿滿,滿足了青年人才落地光明後各個方面的迫切需求。作爲一名留學生,我對深圳又增添了一分歸屬感。”

根據政策,重點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在校生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習,每月可領取1000元“青苗育才”實習補助。此外,爲讓青年人才紮根發展有“定心丸”,政策精準發力:新入戶的重點高校畢業生可享受人才補貼,其中本科生最高3萬元、碩士生最高5萬元,博士畢業生更是在疊加市級補貼後可領取到13萬元的補貼,切實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創業啓航“加速器”:從租金到資助,全程護航

“當初我們剛起步時連租金都要精打細算,現在有了‘雙型城區’政策,企業不僅有機會獲得3年租金減免,在研發階段還可能拿資助,無疑將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選擇來光明科學城創業。”深圳賽陸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陸洋一邊回顧在光明的創業經歷,一邊由衷地點贊。

支持青年人才創業啓航,光明區將提供空間與資金雙加持:無論是需要“一張辦公桌”的小微團隊,還是“一層辦公樓”的成長型企業,符合條件均可享受最長3年租金減免。同時,經評審通過的新工科學生、全國高校青年人才在光明創業最高可獲50萬元啓動資金。

“創業失敗並非終點。”爲鼓勵人才受挫後再出發,政策明確,留在光明二次創業的團隊可被推薦進入市科技創新種子基金項目庫。

此外,重點高校畢業生創辦的符合光明區產業需求且經營滿6個月的企業,能享3萬元一次性經營補助。對獲獎項目的扶持更是“加碼”,獲創新創業大賽前三等次且在光明運營的項目,可獲最高205萬元的獎金和資助,爲青年人才創業注入強心劑。

成長生活“生態圈”:從提升到安居,無微不至

“無論是助力人才快速熟悉光明區創業政策的‘青創攀登’課程,還是區公共實訓基地爲幫助青年提升就業競爭力而推出的‘免費技能培訓大餐’,都將讓青年人才在光明創業或就業倍添信心。”光明區高層次人才聯誼會秘書長楊麗娟在瞭解到“雙型城區”政策後,對其中的人才成長扶持政策讚不絕口。

爲助力青年人才成長,光明將構建起多層次培育體系:邀請專業人士擔任“創業導師”,開設“科技型企業家麒麟班”等課程,定期開展創業培訓;實施人才混班教學,提供個性化課程;依託公共實訓基地等載體發佈培訓項目,每年開展20場以上技能活動;鼓勵建設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應用場景,最高資助400萬元,每年舉辦10場場景對接活動,讓人才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在深圳市納設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正忙着爲剛招進公司的數名博士人才解決住房問題的公司CEO陳炳安難掩激動地表示:“新政策真的是‘及時雨’啊,從‘15天免租+優惠續租’到租金補貼再到購房補貼,光明區真正爲青年人才提供了‘短期-中期-長期’的全套住房保障。”

不僅讓人才安居無憂,“子女可參加科技主題夏令營,3歲以下嬰幼兒有托育服務,父母能享受日間照料”……“雙型城區”政策給出家庭關懷“全家桶”,“保姆式”服務全方位解決人才後顧之憂,讓人才安心紮根。此外,光明區青年人才社區裡,24小時閱讀空間、社交運動場等將爲青年人才提供培訓、諮詢、交流、交友等一站式服務,“下班約着打場球”“週末聽堂學術講座”將成爲人才們在這裡的“日常”。

從一張入職禮包的驚喜,到一間免費辦公室的支撐,再到一個溫暖社區的陪伴,光明科學城正以“全鏈條”政策、“有溫度”服務,構建青年人才成長髮展的“理想地”。隨着“雙型城區”政策的正式施行,光明必將成爲更多青年逐夢、築夢、圓夢的熱土。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