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瀝海關創一體跟進服務機制 助力2000餘項重大科技項目落地光明科學城
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0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羅凱燕 通訊員 朱連生 羅杭)近日,深圳市光明科學城迎來了我國首次進口的納克級MPI磁性粒子成像儀。據悉,截至2025年4月,西瀝海關服務保障光明科學城有序落地深圳灣實驗室、深圳先進院、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院等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推動2000餘項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在光明科學城這座“未來之城”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納克級MPI磁性粒子成像儀拆卸過程中,深圳海關所屬西瀝海關同步進行查驗,通過“順勢監管”,僅用時30分鐘,實現科研設備“即到即驗即用”。
據悉,該臺納克級MPI磁性粒子成像儀是我國首次進口、國內首臺精度達到1納克級的MPI磁性粒子成像儀,能更快、更精準檢測實驗動物的腦部活動,爲研究動物損傷、中風等腦部疾病提供技術保障,檢測精度是上一代產品的10倍。“這臺儀器的精度、密度等技術指標,都是世界最頂尖水平,能幫助光明科學城在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領域有更大作爲。”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關務經理李翔說道,“但這臺儀器對環境比較敏感,如果裝卸時環境不符合要求會影響設備的精度,儀器校準也比較麻煩,甚至造成零部件損毀,正常通關流程下的口岸查驗風險比較大。”
西瀝海關了解到相關情況後,積極上門宣講解讀口岸屬地協同監管政策,即將原本應在口岸實施的查驗作業後移到科研機構專業場地,由屬地海關關員上門完成查驗。“該模式不僅確保高精密設備的安全進口,也能縮短50%的查驗時長,有效幫助科研機構‘爭分奪秒’開展科研攻關。”西瀝海關查檢科科長陳景坪介紹。
據悉,西瀝海關建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科研週期”一體跟進服務機制。在項目立項建設時即提供送政策上門服務,及時瞭解設備進口計劃、種類,針對性解讀海關最新產品歸類、減免稅、通關便利等政策措施。在科研儀器設備進口時,及時跟進掌握儀器出口國、途經地和禁限管理等信息,爲其“量身定製”查驗流程,通過預約查驗、視頻查驗、口岸屬地協同監管等方式,保障全流程高效安全通關。此外,該關還指導科研機構辦理減免稅進口科研儀器設備流動監管,將“一事一審批”優化爲事後定期報備,科研機構若更換減免稅科研設備使用地點,無需提前審批,定期向海關報備即可,持續降低科研設備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