齶骨腫瘤侵襲下排牙齒 臺大團隊「一天換下巴」創全臺首例
▲臺大醫院團隊一天完成腫瘤切除、齶骨重建等手術。(圖/臺大醫院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52歲石小姐近一年因下齶外觀及牙齦明顯腫大變形,就醫檢驗後確診爲9公分大小「下齶骨造釉細胞瘤」,大範圍侵襲下排牙齒,臺大醫院醫療團隊只花了一天就完成「腫瘤切除、齶骨重建、植牙假牙贗復」,該案例更是臺灣首例。
石小姐的9公分造釉細胞瘤雖爲良性齶骨腫瘤,但具有明顯侵襲性,已造成下齶骨大範圍破壞,傳統治療通常需要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切除病竈與重建骨缺損,第二階段再進行植牙及假牙製作,過程可能長達數月甚至一年,病人長期缺牙,不僅影響咀嚼、發音功能及外觀,也對心理造成沉重負擔。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副主任鄭世榮表示,石小姐術前藉由電腦輔助手術模擬技術(Computer-aided surgical simulation, CASS),將三維電腦斷層影像(3D CT)、核磁共振影像(MRI)與口內數位掃描(intraoral scan)資料進行整合,建立完整的3D虛擬病人模型。
之後由口腔齶面外科醫師模擬腫瘤切除範圍和客製化下齶骨重建,贗復補綴科醫師則根據患者的臉型比例、牙弓形態與咬合需求,製作精準的手術導板,並設計出理想的贗復補綴物,達到咬合重建與顏面支撐,最終利用石小姐小腿的腓骨「摺疊」成下巴形狀,客製化完成下齶骨重建。
臺大醫院表示,除了該案例之外,院內的齶顏面智慧醫療中心結合全數位模擬診斷分析與三維設計列印等數位流程,已完成多項指標性手術,如先天性齶骨發育畸型矯正手術、顳齶關節全置換手術等,將模擬計劃精準轉化至實際手術操作中,臨牀成果多次於日本、韓國、美國等各醫學中心、專科醫學會上發表,備受國內外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