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譜新韻
在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有一個美麗的國度——越南:從紅河三角洲那承載着千年歷史的古老文廟,到胡志明市霓虹閃爍的現代天際線;從下龍灣碧波中若隱若現的神奇島嶼,到湄公河三角洲翻涌的金色稻浪……獨特的風貌、厚重的歷史、瑰麗的自然景觀與多彩的人文景觀,共同編織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讓這個兼具文明積澱與蓬勃朝氣的國度,持續吸引着全球投資者、旅行者以及文化探索者的目光。
越南的國土從北緯23度一路延伸至北緯8度,修長的“身形”恰似一條絲帶,呈S形舒展開來。
北部的紅河三角洲是越南兩大谷倉之一:河內還劍湖邊,古樹倒影婆娑,彷彿在訴說着往昔的故事;升龍皇城的殘垣斷壁,歷經歲月的洗禮,見證着歷史的滄桑鉅變。
在北部海岸線上,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下龍灣,2000多座形態各異的石灰岩島嶼散落在碧波盪漾的海面上。乘船穿梭其間,宛如遊弋在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中。
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河網縱橫交錯,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這裡出產了越南逾一半的稻米。每當日落時分,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與天邊的晚霞共同構成的剪影,撥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的心絃。
越南境內歷史遺蹟衆多,每一處都承載着一段獨特的歷史記憶:順化皇城,作爲越南封建王朝的象徵,保存了不少宮殿遺蹟、廟宇和陵墓,似在無聲述說着越南舊日的興衰榮辱;會安古鎮則是一個充滿浪漫與懷舊氣息的地方,無論是街道兩旁古老的會館,還是懸掛在屋檐下的燈籠,都給人一種穿越時空之感;胡志明市的西貢中央郵政局,更是遊客深入瞭解越南歷史文化的絕佳窗口,那充滿法式風情的建築外觀和內部裝飾,向人們展示着越南在殖民時期所受的影響。
越南的文化多元融合。在會安古鎮的燈籠巷,中國風的六角宮燈與日本浮世繪風格的燈籠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一種醉人的氛圍。葡萄牙商船帶來的彩色玻璃工藝與當地技藝巧妙結合在一起,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奧黛,作爲越南的“國服”,更是文化融合的生動體現。這種剪裁合體的絲綢長裙,內襯寬腿絲綢長褲,既保留了立領盤扣的典雅韻味,又帶着濃濃的越南風情,成爲越南女性出席重要場合時的首選服飾。
文化的包容性在越南美食中也體現得尤爲明顯。比如,“越南版三明治”的標準做法是“法棍”夾着越南特色的熟肉,堪稱東西方美食元素的巧妙結合;地道的越式滴漏咖啡中總是漂浮着香甜的煉乳泡沫,濃郁的咖啡香與奶香相互交融。
不過,若僅憑這些就以爲越南美食只是一鍋“大雜燴”,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它雖然廣泛借鑑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飲食文化元素,卻不妨礙其形成鮮明的本地特色,並以清淡、鮮美、酸辣的獨特口味聞名。
越南春捲是當地的經典美食之一。它用薄薄的“米紙”包裹着新鮮脆嫩的蔬菜、鮮嫩多汁的蝦肉或豬肉,再蘸上特製的魚露,口感清爽,營養豐富,讓人回味無窮。越南米粉也是遊客必嘗的美食,其湯底由牛骨搭配各種香料精心熬製而成,味道濃郁醇厚,搭配上嫩滑的米粉、鮮美的牛肉片和新鮮的香菜、洋蔥,擠上檸檬汁,鮮香四溢,令人讚不絕口。此外,越南的蔗蝦、越式酸辣湯等也各具特色,每一道菜都蘊含着越南獨特的飲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品嚐。
作爲東南亞的咖啡國度,越南咖啡同樣有着與衆不同的風味。滴漏咖啡是越南當之無愧的“國民飲品”。當地人喜歡使用鋁質的滴漏壺來製作咖啡:熱水從細膩的咖啡粉中緩緩流出,製作出來的咖啡顏色濃郁深沉,香味撲鼻。除了傳統的滴漏咖啡,雞蛋咖啡也是當地一大特色。雞蛋咖啡是在咖啡中加入打發的雞蛋和煉乳,使得咖啡的口感更加醇厚,帶有濃郁的蛋香和奶香。這種創新的咖啡飲品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泛歡迎,成爲越南咖啡文化的又一亮麗名片。
很多人說,越南的魅力,在於它找到了歷史沉澱與現代活力之間的平衡點。漫步在河內還劍湖畔,總能看到寫生的大學生用畫筆記錄着眼前的美好;在湄公河三角洲,水上人家的母親們會划着小船送孩子上學,臉上不時漾起溫暖的笑容。正如胡志明市聖母大教堂的鐘聲與佛寺晨鐘能夠和諧共鳴一樣,越南以其獨特的方式,譜寫着一曲傳統與現代交織、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東方新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 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