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融5000萬又衝IPO! 多光譜AI龍頭海清智元瞄準H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又一家AI視覺企業衝刺IPO。
近日,多光譜AI龍頭——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清智元”)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海清智元依託自研的“光感圖算”技術架構,可提供覆蓋多光譜AI模組、感知終端及大模型服務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按2024年營收計,海清智元在中國多光譜AI企業中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公司的多光譜AI大模型服務在全國排名第一,多光譜AI模組在全國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上市申請的前一個月,海清智元剛剛完成了5000萬元的 D 輪融資,公司交易後隱含估值爲35.5億元。
此次迫不及待的IPO,凸顯出海清智元對於擴張產能與全球化佈局的“野心”。據瞭解,本次IPO,海清智元募資擬重點投向四大領域:強化研發能力、擴大生產基地產能、尋求戰略併購及加速全球市場滲透。
2024年扭虧
海清智元所聚焦的多光譜AI在資本市場並不算新鮮。
所謂多光譜AI 是一種成像技術,即將包括紫外線、紅外線及可見光在內的多光譜信號採集與感知、光譜建模及智慧計算整合爲統一的系統。除了海清智元,海康威視、凌雲光、豪威集團(韋爾股份)、商湯科技、Teledyne、譜鉅科技等企業均佈局了多光譜技術。
“目前多光譜AI技術領域的競爭很激烈,行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很多大廠都在佈局。海清智元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地位,但後續的發展投入如果跟不上,競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上市是公司獲得持續發展資金、引入戰略資源的關鍵。”滬上一名TMT領域的私募機構研究員受訪指出。
從海清智元的招股書上也能看出公司經歷的競爭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海清智元主要利用在多光譜感知與AI算法領域的自研技術,提供能夠探測人眼可見及不可見的物理信息的產品及服務,主要業務包括多光譜AI模塊、多光譜AI感知終端以及多光譜AI大模型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年整個多光譜AI企業板塊前五大參與者合計佔據約10.9%的市場份額(按收入計),行業非常分散。其中,海清智元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多光譜AI行業中排名第一,但也僅有約爲3.5%。
此外,海清智元還以6.6%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嵌入式多光譜AI模塊行業中排名第三,以11.8%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多光譜AI大模型服務行業中排名第一。
從業績來看,海清智元規模不大,但波動較大。2023年在部分產品需求減少影響下,公司的虧損淨額增加,2024年才實現扭虧。
具體來看,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簡稱“報告期”),海清智元的收入分別約2.25億元、1.17億元、5.23億元及0.82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493萬元、-1841.3萬元、4041.2萬元及1414.4萬元。
據披露,2024年公司收入有所上升,主要得益於市場對公司的安全相關應用產品需求相對強勁、獲取新客戶貢獻了大量訂單,以及多光譜AI大模型服務實現商業化並首次錄得收入。
值得關注的是,多光譜AI大模型服務的毛利率也顯著高於公司傳統業務,帶動了公司整體毛利率的提升。報告期內,海清智元的毛利率分別爲22.6%、12.2%、18.8%、32.9%。招股書顯示,2024年,公司多光譜AI大模型服務收入釋放帶動整體毛利率從2023年的12.2%躍升至2024年的18.8%。
由於業務規模較小,海清智元的研發開支也並不高。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分別約1980萬元、1110萬元、2520萬元、470萬元,分別佔各期間總收入的8.8%、9.5%、4.8%及5.7%。
差異化競爭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海清智元曾於2021年啓動A股上市籌備工作。不過,由於未訂立正式輔導協議,也未向中國證監會及其地方辦事處提交輔導備案申請,該計劃最終未能推進。
隨後,公司又先後進行了B、C、C+和D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新投、成都中小擔、小禾創投、攀輝投資等。
當前,多光譜AI技術領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這或也是海清智元能獲得資本青睞的原因。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多光譜AI市場由2020年的人民幣6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幣135億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達21.1%;預計將由2025年的人民幣200億元飆升至2029年的人民幣58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31.0%。
在招股書中,海清智元不斷強調其差異化競爭優勢——基於全方位“光感圖算” 技術架構建立起來的多光譜AI技術,包括三大核心技術:多光譜感算一體、輕量級端側AI計算及多光譜AI大模型平臺。
在多光譜感算一體技術方面,海清智元的AI算法、算法芯片、嵌入式系統、光學及安全工程研發專家團隊使公司能夠提供從設計到製造的全流程能力。
在輕量級端側AI計算技術方面,公司擁有自主研發核心的HtOS操作系統及 HtFS文件系統,通過降低算力需求、壓縮內存佔用、端側模型本地化部署等方式,在小算力終端上直接處理數據、消除對雲端的依賴。
多光譜AI大模型具有高度通用性及持續演進能力,支持在工業安全、 智駕系統、增值通信服務及建設等衆多場景中進行可擴展部署,具有寬光譜、高模態及泛化性的技術壁壘。
行業人士認爲,海清智元的“光感圖算”體系,在技術上實現了多光譜感知與AI算法的深度融合,能夠解決傳統方案“感知精度低、計算成本高”的痛點。
從應用場景來看,海清智元的技術廣泛用於除傳統安全解決方案之外的多種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管理、互聯網數據中心安全優化、工業及商業安全及物聯網設施管理等領域。
公司客戶主要有AI硬件設備製造商、行業解決方案集成商、大型企業客戶三類。報告期內,海清智元客戶集中度逐年提高,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42.1%、38.3%、59%及64.8%。
整體來看,海清智元的資本化速度並不算快,不少AI視覺公司均已上市,剔除海康威視等龍頭,可比上市公司還有虹軟科技、格靈深瞳、凌雲光、雲從科技等,均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其中,虹軟科技主要技術路線在可見光AI算法,應用的優勢場景集中在手機影像領域;格靈深瞳主要技術路線在計算機視覺,應用在城市治理等場景;凌雲光主要產品應用在機器視覺系統、工業相機;雲從科技的技術路線在於人機協同,產品應用在金融、出行等場景。
前述四家公司中,除了規模最小的格靈深瞳外,其他三家企業市值均超過了150億元。其中虹軟科技市值最高,逼近200億元,其2024年收入超過8億元,淨利潤爲1.77億元。雲從科技收入規模略低於海清智元,2024 年營收3.98億元,虧損7.06億元,但總市值也高達174億元。格靈深瞳2024年收入1.17 億元,虧損2.12億元,總市值只有43億元。
“對於海清智元來說,現在選擇港股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去年開始,港股市場不斷升溫,科技股漲幅尤爲明顯,可以給予公司較好的估值。另外,港交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寬科技企業IPO的門檻,相比於A股,港股IPO可預期性更高。”澤浩資本合夥人曹剛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