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譜啓動IPO輔導備案 “AI六小龍”格局已鬆動
本報記者 曲忠芳 北京報道
4月15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公示,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已於4月14日在北京證監局辦理公開發行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爲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智譜是業內所稱的“AI大模型六小龍”中開啓IPO(首次公開發行)進程的第一家。輔導備案報告顯示,智譜的本次輔導計劃時長爲7個月:今年4月主要開展摸底調查、制定方案等輔導前期準備工作;5月至7月爲正式輔導期的第一階段,主要開展集中培訓、持續盡調並規範整改等工作;而8月至10月,要完成輔導計劃,進行考覈評估,並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文件的準備工作等。
“融資能手”:累計18起融資事件
智譜籌備IPO事宜早有跡象。今年3月,智譜關聯公司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工商信息進行了變更,將市場主體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 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資,未上市)”,企業名稱也同步變更。
智譜創立於2019年,脫胎於清華大學知識工程實驗室(KEG),核心管理團隊均來自清華大學。輔導備案報告顯示,智譜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爲唐傑和劉德兵。其中,唐傑直接持有公司7.4081%股權,劉德兵直接持有0.2554%股權,再加上通過持股平臺、一致行動人等形式,兩人合計控制智譜公司36.9647%表決權。
記者瞭解到,企業要實現IPO上市要經歷股份制改革、輔導備案與盡職調查、申報提交招股書等文件材料、審覈、路演與定價、股票公開發行與掛牌交易等步驟。因此,完成股改、輔導備案意味着智譜在籌備IPO方面邁出了第一步。
“AI六小龍”或“六小虎”是業界對於包括智譜、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階躍星辰、零一萬物這六家在AI大模型時代創立且受到資本熱捧的明星級初創企業的統稱。
記者從企查查平臺查閱數據時注意到,在“AI六小龍”中,智譜可謂是“融資能手”,自創立至今已產生18起股權融資事件。與之相比,據企查查收錄數據,MiniMax融資事件爲4起,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均產生3起融資事件,階躍星辰僅公開了B輪數億美元的融資事件。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智譜是“六小龍”中成立最早的一家,MiniMax創立於2021年,其他四家則均在2023年成立。
僅在2024年這一年時間裡,智譜就發生了9起股權融資(包括股權轉讓)事件,創下歷年最高紀錄。而自2024年12月起開放的D輪融資,截至2025年3月僅四個月的時間裡,累計融資約48億元人民幣。智譜的投資隊伍非常多元化,涉及機構資本、互聯網大廠、政府基金、地方城投、外商資本等多種力量。
“當前AI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大模型領域更是日新月異。”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記者指出,“對於AI企業來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需要持續投入研發,保持領先地位,否則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基於此背景,智譜在AI六小龍中率先謀求上市,顯然是爲了在資本市場獲得寶貴的資金支持,用於研發投入,特別是在DeepSeek大火以來,這對於智譜等公司在技術領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啓動輔導備案的同時,智譜方面還宣佈啓用全新域名Z.ai,目前該平臺整合了基礎模型、推理模型、沉思模型三類。除此之外,智譜還正式開源了9B、32B(指擁有90億、320億參數量)兩種尺寸的三類模型。智譜官方稱,其GLM-32B-0414模型在部分基準測試中的“指標已接近甚至超越GPT-4o、DeepSeek-V3-0324(671B)等更大模型的水平”。
“洗牌”繼續:“六小龍”格局已鬆動
一位投資界的人士向記者指出,“AI六小龍”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獲得了資本與市場的高度關注,通過持續的股權融資,估值大多已挺進了200億元大關。今年2月以來,DeepSeek憑藉高性價比、免費開源迅速打開了市場,在被各個行業領域頻頻接入的同時,也對“AI六小龍”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衝擊。
事實上,所謂的“大模型六小龍”早已呈現出不同的戰略發展方向。智譜建立了從自研基礎模型、模型訓練到應用層產品開發的全棧式路徑。智譜方面曾在2024年年末披露過自身的商業化進程。其2024年收入相比2023年增長幅度超過100%,MaaS平臺已吸引了70萬企業和開發者用戶,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長150倍。C端產品智譜清言App用戶超過2500萬,年化收入超過千萬元。
在今年3月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智譜CEO張鵬透露,該公司已實現了技術出海,目前與東盟十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合作關係。
與智譜不同,“AI大模型六小龍”中的其他幾家開始轉向垂直細分領域,挖掘可商業化落地的方向。例如,百川智能自2024年年中開始通過業務調整及組織優化,聚焦到醫療領域。據公開報道,今年3月,該公司裁撤了以金融、教育行業爲主的B端業務。4月10日,適值百川智能創立兩週年,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在全員信中強調,將集中發力醫療領域,未來將在百小應、AI兒科、AI全科和精準醫療四個方面發展應用和服務。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不論是技術進展還是應用方向,都充滿了非共識。AI醫療更是一片處女地,學術界、產業界都在進行探索,我們已經走在最前沿的無人區。”王小川在全員信中寫道,需要圍繞四個方向“向專注聚焦,減少多餘的動作,並減小組織的複雜度,更扁平、更少層級,讓信息和決策都更通暢”。
除了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從研發大模型轉向B端的時間要更早一些,2024年年底該公司放棄了萬億參數以上的大模型的訓練。今年1月初,零一萬物與阿里雲成立“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到3月17日又發佈了企業大模型平臺“萬智”,支持企業一站式部署DeepSeek。不難看出,在各行各業接入DeepSeek的熱潮中,零一萬物是“六小龍”中唯一一家接入DeepSeek的大模型公司。
不同於百川智能、零一萬物,月之暗面、階躍星辰、MiniMax與智譜在自有模型的性能優化上的比拼仍在繼續。
宋清輝指出,從政策導向來看,從中央到地方都密集出臺了多維度、多層面的舉措來推動AI發展落地,這對於AI大模型公司的發展是利好的。預計未來兩三年將是這些新一批AI大模型公司重要的上市窗口期,但與此同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些沒有清晰定位或沒有形成差異化優勢的AI公司,很可能會走“下坡路”。在他看來,二級市場對AI明星公司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投資者將會更加關注公司的實際業績和盈利能力,而非僅僅是技術概念。之前一批AI“四小龍”的發展歷程——尤其是依圖科技、曠視科技在IPO過程中遇到重重阻礙,給新一批“AI六小龍”敲響了警鐘,使新一批“小龍”們不得不加快上市步伐,以應對市場對其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的擔憂等一系列挑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則提醒道,大模型行業的洗牌速度遠超於前一代的“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時代,技術優勢必須與商業化能力、生態構建緊密結合。行業呈現兩極分化,最後活下來的未必是“技術最強”的,而是最會賺錢的。智譜率先開啓IPO進程 ,這只是個起點,後續仍需要向市場證明其戰略佈局能夠帶來持續的收入。整體來看,當前IPO的門檻提高,大模型企業如果抓住細分場景或顛覆性技術,仍有逆襲機會。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