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區放大招兒!落實“體育八條”,北京各區真的很“卷”
日前,北京市發佈 “體育八條”,將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學校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系。
全市各區積極響應並迅速落實,“能出汗的體育課”多了,學生“班級賽”火了……一些區域和中小學甚至創新探索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體育活動,讓北京中小學校園掀起“運動風”。
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淀區
因地制宜創新跑步形式
北京市海淀區倡導“走出教室,走進操場”的陽光體育理念,鼓勵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海淀區還持續推進中小學生跑步工作,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跑步習慣,鼓勵各學校結合自身場地條件,創新跑步形式,如蛇形跑、車輪跑、圍繞教學樓跑等,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其中,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在課程建設、師資建設、體制機制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學校構建了運動、衛生、心理、營養相結合的“大健康”教育格局,並優化體育課設置,在師資建設方面,除配齊配足體育教師外,還推進體教融合,引入武術、足球、柔道、擊劍等專業訓練資源,爲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體育體驗。
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搭建高水平的體育競賽平臺,一方面有助於提升體育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促進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推動體教融合向縱深發展。
石景山區
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親子運動會
日前,在石景山區召開了2025年體育工作會上,全區推出了落實“體育八條”的八項行動計劃,涵蓋了細化48項任務清單、構建班級聯賽“2+1”新機制、打造“三大球”品牌矩陣、創新十項輪換活動、編制全年活動計劃、共建親子運動新生態等方面。
在構建班級聯賽“2+1”新機制中,石景山區陽光體育班級賽以自然班爲基礎組建比賽隊伍,重點突出普及性和全員參與,保障每一名學生都有參加體育比賽的機會,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2”是學校要將引體向上(或斜身引體、直臂懸垂)和“三大球”(任選其一)作爲必選項納入學校班級賽計劃,“1”是鼓勵集團每學期開展集團層面班級聯賽。
行動計劃還要求各校要成立家長體育委員會,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親子運動會或家庭運動日,設置親子接力、趣味挑戰等互動項目,鼓勵家長每週至少陪伴孩子運動2次。同時,學校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開發分層運動項目,如:低年級“親子體能遊戲”“家庭體能挑戰賽”,高年級“家庭運動技能賽”“親子跳繩挑戰”“家庭接力賽”等,提高興趣與參與度。通過設計“家庭運動打卡”、評選“運動活力家庭”“陽光家庭運動獎”等活動,促進家庭日常運動習慣的養成;通過公衆號展示案例,強化家校共育示範效應。
門頭溝區
多元融合 打造“體育+”特色活動
北京市門頭溝區聚焦學生體質健康和綜合素養提升,採取豐富體育供給、融入民族體育活動、以AI賦能學生體育鍛煉等舉措,豐富“體育+”的特色內涵,讓山區學生愛上體育,享受運動樂趣。
一是豐富體育供給。除常規的足籃排乒羽項目外,門頭溝區結合區域資源稟賦,開設民族體育項目、山地體育項目、生態體育項目,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熱愛體育,養成終身鍛鍊的良好習慣。
二是建設AI操場。全區根據中小學校田徑場、籃球場、小操場等運動場所的環境特點,設置並開發AI體育導師系統,讓學生能夠在AI導師的指導下自行開展自主鍛鍊。同時,AI導師還能夠根據學生的運動數據進行統計和評價,有效爲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科學指導。
三是打造區域競賽體系。全區將組織10項區級體育比賽、10項校內班級體育比賽,搭建學生體育活動展示的平臺,打造有特色、有亮點的區域體育競賽體系,形成全員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是對學生運動健康實施預警式管理。全區幼兒園開展幼兒遠視儲備篩查,建立臺賬,將近視防控關口前移。開展形態指標預警篩查,在中小學生中開展足踝健康、脊柱側彎、體成分篩查,建立臺賬,設立“小胖墩減肥班”。同時,開展校園心理健康預警篩查,對全區4~11年級開展心理健康預警篩查,形成區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學校班級教師、心理教師三方關注並進行疏導的工作機制。
平谷區
“出汗+笑”成體育課評價新指標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通過構建“每日體育工作例會”制度,創新“出汗﹢笑”的體育課堂評價體系;將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列入必修課程,實施“自有教師﹢外聘專家”雙軌培養機制。同時,學校突破傳統運動時長限制,每日設置上午40分鐘課間操與下午60分鐘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日累計運動時長達到100分鐘。
這只是平谷區在落實北京市“體育八條”中的一個創新舉措,爲了進一步讓體育在校園落地生根,平谷區還發布《進一步推進陽光·樂跑“5公里計劃”的工作措施》。《措施》要求,全區各學校要構建以“陽光•樂跑”活動爲引領的體育課,將陽光樂跑融入日常體育教學,明確“小學多樣化、初中重素質、高中強專項”的要求,聚焦“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打造具有平谷區特色的高質量體育課堂。
未來,平谷區將以教育集團爲單位,每月在平谷世紀廣場展示中小學生樂跑、跳繩、踢毽等陽光體育活動。同時將結合平谷區地域文化特色,按學段、分層設計師生“馬拉松”趣味跑,打造主題鮮明、享譽全市的樂跑品牌。
密雲區
鼓勵學校創新自制“校具”
密雲區在落實“體育八條”工作部署中,圍繞8項重點任務細化分工,明確目標,將“班級賽、體育課、體質監測”等工作納入學校督導和績效考覈評價體系,挖掘典型經驗,全面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促進全區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全區中小學也結合特色,充分挖掘資源,讓體育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趣味。例如,密雲區第四小學秉持 “自主設計、自主研發、自主製作” 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的自制“校具” 行動,研發了多種貼合學生課間體育活動需求的“校具”。摺疊式乒乓球檯、鏤空式投擲架、磁力三毛球、三維立體單槓、系在長管上的“挑戰繩”……學校體育教師充分利用校園空間,一些自主研發的設施設備已經申報國家級專利,全方位爲學生提供更加趣味的活動選擇,讓學生愛上體育,盡享活動樂趣。
延慶區
將冰雪特色融入體育課
爲積極落實北京市發佈的“體育八條”相關舉措,延慶區引導中小學根據學校特色,創新探索特色體育運動活動。
沈家營中學利用大課間和課後服務時間,開展跳繩、踢毽、球類等10項以上輪換活動,組織全員跑步活動,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掌握至少2項運動技能,每日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含1小時中高強度鍛鍊)。從本學期開始,學校還每兩週組織一次班級聯賽,將足球和籃球納入其中。爲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多選擇,學校還同時開展輪滑、旱地冰球、旱地冰壺等項目活動,並將冰雪特色融入體育課,讓學生能夠真正走出教室,增強體質,通過體育鍛煉緩解學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在延慶區第四小學,學校從提升校園體育運動時間和質量入手,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可以選擇球類、跳繩、踢毽、跳皮筋等多個項目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鍛煉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策劃:趙豔國 付磊 姜思瑤
楊旭 蘇珊 韓衝
部分來源:海淀教育
編輯:蘇珊
校對:付磊
審覈:張秋穎
終審:冉陽 李繼君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