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資唱多中國資產,科技創新仍是投資主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2025年上半年,全球主要市場呈現出複雜多變的態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表現差異顯著。

總的來看,中國資產在外部擾動中展現較強韌性,特別是港股市場表現亮眼,恆生指數年內漲幅達20%,恆生國企指數上漲19.05%,恆生科技指數漲幅爲18.68%,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排名靠前。

年中時點,富達、惠譽等外資機構發佈2025年中展望,多家外資機構認爲,下半年“韌性”有望繼續成爲中國宏觀經濟的最大特徵,中國股市的反彈來自於更好的基本面支撐,中國內地、印度和拉丁美洲市場浮現投資機遇。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科技創新領域仍備受機構關注。“擔心錯過中國科技發展的情緒再次出現。”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認爲,自從DeepSeek橫空出世,中國再次證明自己在新一輪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全球高科技競爭中擁有獨特優勢,有望引領未來全球科技變革。

國內的金融機構同樣關注科技機會,在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張蔭先看來,“機器人+”的投資時代已經來臨,在技術不斷迭代突破、市場需求增長、政策扶持加碼等多因素綜合作用下,人形機器人很可能是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大機遇。

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多家外資機構認爲,中國股市的反彈來自於更好的基本面支撐,並調高了對2025年中國經濟的預期。

在年中展望報告中,摩根士丹利研究部上調對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分別將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上調0.3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摩根士丹利認爲,現行的政策框架旨在爲經濟託底,重視科技創新,穩健推進經濟再平衡。

德意志銀行則將2025年中國GDP增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4.7%。德意志銀行表示,自去年6月份以來,投資新興市場的資金關注焦點已從印度轉移至中國,中國科技股票值得投資者關注。惠譽也將中國2025年經濟增速預測自3.9%上修至4.2%,

7月3日,富達國際發佈2025年中投資展望,強調在全球經濟格局劇烈變化下,分散配置全球多元化資產變得日益重要。

富達國際全球多元資產投資管理主管Matthew Quaife指出:“對長線投資者而言,最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各地政策正推動全球秩序出現更深層次的分化。分散投資一直以來非常重要,特別是在過去25年來全球投資組合日益偏重美國資產配置的背景下,分散投資顯得尤其重要。美元貶值加上資金外流,將大幅改變美國資產在全球指數中所佔的權重。投資者如果可以提前把握這一結構性趨勢,或將能受益於全球投資組合的重新平衡”。

Matthew Quaife 表示,新興市場具有吸引力。新興市場股市估值相對偏低,隨着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爲股票市場提供支撐,帶動整體新興市場向好。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的角色轉型爲全球科技創新者,這一趨勢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科技股的增長潛力。

科技創新領域是投資主線

談及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不少外資機構提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科技創新等關鍵詞。

摩根士丹利稱,近期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其他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這讓國際投資者開始重新考量中國股票的前景,並將投資中國納入考慮範疇。DeepSeek、人工智能領域的其他公司以及電動汽車和人形機器人的進步,是這一現象的關鍵驅動因素。

展望未來,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表示,伴隨企業盈利改善、改革紅利釋放,中國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正逐步顯現。在此背景下,建議投資者保持均衡配置,把握中國消費升級與高端製造的結構性機會。

近期,上證指數放量上漲,科技板塊也在前期震盪後再度活躍。公募基金也普遍看好科技創新投資。

長城基金表示,結構上,關注產業進展對於科技成長行情的催化。一方面市場向上突破仍需清晰的結構性主線引領,具備產業趨勢與盈利預期支撐的科技成長板塊,仍是具有合力與賺錢效應的潛在方向。另一方面行情的啓動仍待產業“爆點”催化,關注後續產業進展,尤其是 AI 這類覆蓋面較廣的產業鏈。

張蔭先認爲,在技術不斷迭代突破、市場需求增長、政策扶持加碼等多因素綜合作用下,人形機器人很可能是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大機遇。目前,國內外很多企業都在相繼進入這一賽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