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光伏膠膜企業去年毛利率爲負 業內稱產能收縮後“非必要不交易” |行業觀察

財聯社4月30日訊(記者 劉夢然)光伏膠膜作爲組件封裝核心材料,通常佔組件總成本的5%-8%,但其性能與穩定性直接影響組件的發電效率及壽命。在光伏下行週期,光伏膠膜盈利困境同樣受到關注。

以龍頭企業福斯特(603806.SH)爲例,該公司去年實現光伏膠膜銷售量約28.1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98%,但該項業務營業收入不增反降,實現175.04億元,同比下降14.54%。而二三線光伏膠膜廠生存壓力更大,海優新材(688680.SH)、天洋新材(603330.SH)等企業膠膜業務毛利水平普遍爲負值。

一位膠膜企業人士在與財聯社記者交流時提到,去年開始,公司對膠膜產能收縮,今年一季度公司銷售同比縮減40%,運營重心轉向現金流管控,採取“非必要不交易”原則,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選擇性開展業務。

業內分析認爲,二三線膠膜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壓力較大,部分企業已持續虧損狀態一年以上,當前大部分企業處於擴產能力和動力均不足的狀態,預計膠膜環節競爭格局將維持穩定的狀態。

盈利能力進一步分化

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膠膜領域的龍頭企業,其膠膜全球市場佔有率長期保持在五成左右‌。去年,福斯特的光伏膠膜銷量達到28.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98%。儘管營收同比下降14.54%,但毛利率保持在14.72%,顯示出其作爲公司核心產品與盈利支柱的地位‌。

相比之下,二三線膠膜企業毛利率則普遍偏低,甚至爲負:天洋新材光伏封裝膠膜產品在去年毛利率爲-3.19%;海優新材該業務毛利爲0.54%;賽伍技術封裝膠膜業務毛利率爲-2.80%,同比減少9.24個百分點,公司稱,該產品因行業同質化競爭導致毛利率下降,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出現虧損。

卓創資訊分析師滕曉芳對財聯社記者稱,從企業公佈的年報及預測數據看,膠膜企業盈利均呈現下滑狀態,一線企業仍然保持正盈利,而二、三線企業虧損或呈現擴大趨勢。

光伏膠膜是晶硅電池組件電池片正反面封裝及保護材料,根據原材料和工藝大致分爲EVA膠膜和POE膠膜、EPE膠膜等多種。2020年之後,伴隨光伏產能需求增長,膠膜行業面對產能嚴重不足的狀況,開啓新一輪擴產。據業內人士介紹,膠膜作爲中游輔材,擴產週期一般在9個月左右時間。

一位膠膜企業人士稱,相比於上游硅料和硅片等環節,膠膜擴產週期較短,產能最先供應上來,因此也是較早發動價格戰的輔材環節。

“那幾年中,光伏是發展最確定的環節,吸引到大量資本進入。需求非常高,推動產品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上述膠膜企業人士稱。據其介紹,膠膜更類似於代加工行業,上游是大宗樹脂,包括EVA和POE等,原材料佔成本的70%以上。這也意味,如果原材料價格波動,那麼生產端如何控制成本,都沒辦法覆蓋這部分帶來的衝擊。

因此,上游原材料行情變化對膠膜企業利潤有直接影響。滕曉芳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光伏膠膜價格在2024年同樣保持偏低運行,階段性粒子上漲的波動未能全部傳導至膠膜端,致使膠膜企業利潤進一步壓縮,但整體看,頭部企業因粒子採購成本優勢及膠膜生產技術優勢,利潤好於小廠。2024年膠膜企業投機儲備意向較低,庫存週期較往年明顯縮短。

分析人士稱,預計膠膜市場價格將維持低位震盪走勢,其定價體系主要基於對上游樹脂價格波動的傳導機制。當光伏組件排產計劃快速上量引發需求端放量增長時,可能觸發樹脂及膠膜產品的階段性價格推升行情。

產能進入收縮階段

光伏膠膜產能曾經過大幅擴張。以海優新材爲例,其在2021年上市之初,膠膜產能僅有1.7億平方米。到2024年,其膠膜產能已經達到8億平方米,擴張達到5倍。

天洋新材於2022年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近10億元,計劃在如東、崑山、海安三地擴建光伏膠膜產能,目標是將年產能從1.6億平方米提升至2024年底的5.4億平方米。

2023年,膠膜細分市場競爭加劇,膠膜產品銷售價格下調、毛利率下降。經營壓力之下,部分虧損企業已啓動產能收縮。去年11月,福萊蒽特(605566.SH)宣佈擬對控股孫公司杭州福萊蒽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實行停產歇業。

面對市場急劇變化,天洋新材去年開始逐步放緩新產能投產速度,並基於成本改善和利潤提升的考量,暫停了部分低效產線的生產。去年,公司對崑山天洋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項目及崑山天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產1.5億平方米光伏膜項目的產線進行減產、停機調整,集中開工南通天洋光伏生產線,以提升光伏封裝膠膜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

在下游需求方面,膠膜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稱,組件環節存在價格傳導風險,疊加全球能源價格市場化加速推進,參考今年2月政策導向及歷史531政策影響等因素,行業競爭已轉向成本管控維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搶裝潮提前透支市場需求,導致4月中旬後組件價格加速下滑,終端需求呈現疲軟態勢。

業內分析認爲,在供需結構變化上,一方面需求端存在持續下滑預期(裝機量增速或維持負增長/持平狀態),另一方面供給端正經歷產能出清進程,中小型組件廠商已出現經營困難。目前行業正在通過自律公約和配額制度試圖穩定市場,但當前市場調節機制成效還在觀望中。

據膠膜企業人士介紹,基於對行業不確定性的預判。特別是下半年需求能見度較低,膠膜生產企業實施審慎銷售策略,嚴格把控應收賬款風險,主動收縮業務規模。此外,資本市場對短期搶裝行情反應冷淡,側面印證市場對行業中長期發展的謹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