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第一”從何而來——看廊坊電子信息產業怎樣攀高向新

2月20日,廊坊市便民服務平臺“幸福廊坊”App上線基於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AI助手服務,實現390餘項便民服務的全面升級。這離不開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強大的智能算力供給和支持。

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我省首個全棧國產化的人工智能算力設施。“我們與680多家企業、180多個科研團隊開展合作,正全力打造MaaS(模型即服務)模式,助力京津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該中心負責人趙紫銅說。

廊坊緊鄰京津,數據延時低,是全省最早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城市。早在2009年,廊坊市就搶先佈局數據中心建設,潤澤(廊坊)國際信息港、華爲雲計算基地等一批大數據和算力中心先後投用,打造了全國互聯網服務門類齊全、聚集規模優勢突出的數據和算力中心集羣。

目前,廊坊已投運數據中心32個,運行標準機櫃32.7萬架,智能算力規模22384P,爲京津雄三地實時在線提供互聯網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服務,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十強中有5家在廊坊佈局數據中心,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數排名全國第一。

近年來,移動、聯通等多家“中字頭”企業和華爲、潤澤等一大批知名民企相繼落戶廊坊,龍頭企業加速聚集帶來的產能倍增效應,夯實了這座城市的算力底座。從機櫃閃爍的指示燈,到賦能千行百業的智能模型,廊坊正“算”出未來的無限可能。

龍頭企業爲何紛紛搶灘廊坊?這主要得益於緊鄰京津的區位優勢,企業不僅憑藉低延時網絡匹配到衆多京津冀地區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用戶,還能就近聯繫到產業鏈相關企業達成合作,促使一批已落戶的企業不斷追加投資、開工建設新項目。

目前,潤澤人工智能應用中心等21個在建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總投資達957.18億元,建成後算力規模預計達到32萬P。

依託產業基礎和算力底座,廊坊先進算力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延伸,聚集了百信、聯泰等一批上游硬件製造企業,華通科技、申江萬國等20餘家下游行業應用企業,算力產業生態持續完善。2024年,廊坊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8.7億元,全省第一。

(石家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