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向“新”攀“高”
(原標題: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向“新”攀“高”)
赤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元寶山產業園俯瞰圖。 草原雲·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肖璐 攝
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
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生產蒙成藥。草原雲·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孟和朝魯 攝
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在忙碌。
夏日北疆,欣欣向榮、氣象萬千,各領域發展昂揚奮進、生機勃發。
近日,從內蒙古華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傳來一則好消息,其自主研發的布魯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RM6株,粗糙型)順利通過獸用生物製品生產與檢驗,正式投入規模化生產。
“這款疫苗採用雙基因缺失技術,在確保疫苗免疫原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地規避單基因缺失可能存在的毒力回覆突變風險,有力保障了接種者的健康安全。”公司副總經理王林葉介紹,該疫苗不僅毒力低、安全性高,還能簡便、快速地區分自然感染與疫苗免疫,爲有效防控和淨化布魯氏菌病提供堅實保障。據測算,該疫苗投產後預計年收益達1.4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內蒙古重點培育的先進製造業集羣和重點產業鏈條之一。
近年來,內蒙古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不斷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往更高端邁進。2024年,全區生物醫藥產業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圓滿實現了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速7.4%的發展任務。目前,全區已形成以原料藥、動物疫苗、中蒙藥爲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產業發展動能澎湃強勁。
立足優勢
生物醫藥產業加速起勢
“內蒙古發展生物醫藥基礎厚實、優勢突出。”今年5月,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期間召開的內蒙古重點產業座談交流會上,自治區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處長楊傑從產業基礎、政策環境、區位優勢等方面,重點推介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集羣。
從產業基礎來看,作爲全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基地之一,內蒙古每年3200萬噸的玉米產量爲生物發酵產業築牢原料根基;作爲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內蒙古每年產出萬噸級臟器原料,是動物藥研發生產的重要資源;內蒙古廣袤的森林、草原孕育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更是爲中蒙藥產業發展提供了天然“藥倉”。
從政策環境來看,產業政策支持精準有力。楊傑介紹,內蒙古對成功產業化的創新藥項目,按設備總投資的20%給予資金支持,最高可達1000萬元;對新獲批藥品開展臨牀試驗的申辦者和承接機構都有獎補。同時,大力扶持研發創新與孵化平臺建設,入駐企業或機構,平臺可獲相應獎勵。
從區位優勢看,內蒙古作爲中蒙俄經濟走廊核心節點,可輻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醫藥消費市場。同時,內蒙古的土地成本較東部低40%,水電價格享受大工業優惠,勞動力成本也具有明顯優勢,是生物醫藥產業佈局的理想之地。
目前內蒙古已形成以生物發酵、原料藥、化學藥、中蒙藥爲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原料藥方面,內蒙古鹽痠麻黃鹼、灰黃黴素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一。生物藥方面,內蒙古擁有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製造基地,形成以疫苗研發生產爲主,血清、培養基生產爲配套的獸用疫苗全產業鏈條。中蒙藥方面,擁有中(蒙)藥7大類575個品種。
“尤其在動物疫苗研發、生產等領域成果顯著,已構建起全國最大的動物源性原料供應體系,動物疫苗產業鏈完整,動物疫苗生產用培養基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口蹄疫疫苗的生產和銷售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反芻動物疫苗研發領域前景廣闊。”楊傑說。
百花齊放
生物醫藥產業多元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經過多年的發展,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已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
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內蒙古加快打造呼和浩特動物疫苗及生物發酵、通遼玉米生物及化學原料藥、赤峰化學藥製劑及中(蒙)藥、巴彥淖爾阿莫西林原料藥等特色鮮明的集聚區,大力發展高端疫苗、合成生物、化學制劑、中蒙藥製劑等產業,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多元特色發展。
走進位於通遼市開魯縣的內蒙古華欣藥業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全封閉式智能化生產線正在有序運轉。經過洗滌、烘乾、滅菌、分裝、軋蓋、包裝等程序,一瓶瓶注射用頭孢噻呋鈉製劑走下生產線。
據瞭解,內蒙古華欣藥業有限公司於2023年8月投產,憑藉對科研創新的執着投入,該企業自主研發的頭孢噻呋鈉合成方法成功攻克技術瓶頸,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並迅速轉化爲生產力。2024年9月,該企業通過獸藥GMP認證,憑藉原料藥與成品製劑雙輪驅動,讓企業從獸藥領域的“追趕者”搖身一變成爲“領跑者”。
作爲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開魯縣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全縣玉米種植面積超280萬畝。豐富的玉米資源爲發展玉米生物科技產業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當前,開魯縣正錨定建設全國最大的玉米生物合成基地、國家級原料藥基地和國家級大健康產業基地三大目標,全面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化發展。
作爲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主要聚集區之一,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立足優勢特色產業和重點領域,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吸引聯邦制藥、華恆生物、京新藥業等生物醫藥領軍企業落戶深耕。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西藥製造、中藥製造和氨基酸3條生物醫藥產業鏈,阿莫西林原料藥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纈氨酸產品全國市場份額第一。
作爲全國首個將亞單位非洲豬瘟疫苗推進臨牀評價的城市,呼和浩特市歷經多年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成績斐然,產值從2020年的131.1億元增長至2024年202.5億元,研發機構達117個。如今,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製造基地,擁有內蒙古唯一的國家級生物安全P3實驗室,全國領先的獸用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已具雛形。
串珠成鏈,集羣成勢。如今,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多點支撐、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呼和浩特、通遼、赤峰、巴彥淖爾4個盟市集中了全區七成以上的生物醫藥企業,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創新驅動
生物醫藥產業聚力升級
前不久,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宇保靈”)發佈全球首款噴鼻牛支原體疫苗“金牛支”,標誌着黏膜免疫技術的重大突破。這款疫苗將牧場的疫病防控模式從“事後治療”升級爲“事前精準防禦”,顯著降低抗生素使用量,爲綠色養殖提供新路徑。
“爲攻克這一行業技術瓶頸,我們聯合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正業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歷經10餘年潛心鑽研牛支原體肺炎防控技術,最終成功研製出這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疫苗。”金宇保靈總經理趙麗霞介紹。
作爲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鏈主企業,金宇保靈發起成立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促進會,通過“技術共研、成果共享、市場共建”機制,推動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化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止金宇保靈,在內蒙古,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企業以創新爲翼,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爲一家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維生素類、核苷類和發酵類原料藥的生物醫藥企業,赤峰製藥在創新開放中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積極研發新產品,目前,公司灰黃黴素、腺嘌呤年產銷能力以及注射級土黴素鹼產銷能力均居世界第一,成爲國內外同行業領軍企業。
作爲全國重要的中蒙藥材種植基地和自治區重要的醫藥產業核心地區,赤峰市堅持把醫藥產業作爲重點產業鏈和創新鏈進行培育扶持,加快推動醫藥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創新與醫藥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精準突破制約醫藥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積極培育醫藥新質生產力,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支撐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期間,呼和浩特以生物疫苗等國家級創新平臺爲依託,佈局實施了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華希生物、金宇保靈分別成功獲得“布魯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和“牛支原體活疫苗”新獸藥證書,豬瘟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犬瘟熱和細小病毒病二聯活疫苗順利上市;金宇保靈的“豬用重組口蹄疫O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的創制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金河佑本開展的“牛結節性皮膚病滅活疫苗”研發通過農業農村部應急評價……以科技創新爲驅動,呼和浩特市生物醫藥產業展現出硬核實力。
生物醫藥產業事關人民健康福祉和新質生產力培育,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面向未來,內蒙古將繼續加大重大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向高附加值創新藥、緩控釋製劑、抗體藥物、新型疫苗、合成生物等方向轉變。同時,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加強金融支撐,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區域合作,力爭實現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自治區工信廳副廳長華瑞鋒表示。(草原雲·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康麗娜)
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