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共治,金融“黑灰產”處置趨嚴

今年2月,上海市民彭女士因信用卡還款壓力,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一家"債務協商"公司。雙方簽訂委託合同後,彭女士分三次通過微信轉賬支付6500元"代理費",並按要求寄送本人實名電話卡。然而數月過去,債務問題未獲任何進展。當她要求退款時,對方聲稱費用已用於"打點平臺",拒不退款。

無獨有偶,上海市民王先生也落入類似陷阱。某"法務公司"以"律師代理費"名義要求其先支付5000元,並寄送電話卡。付款后王先生髮現債務問題依舊,首付款早已被對方以各種理由消耗殆盡,最終只能選擇報警。

近日,由上海市委網信辦和上海金融監管局共同指導開展,上海銀行業保險業糾紛調解中心主辦的“清朗浦江·2025 金融消保網絡治理旬主題日”活動,暨“網絡金融信息治理行動”動員會在滬舉行。

此次專項行動將針對網上無資質從事金融相關業務行爲,加大處置力度。上海金融監管局金融消保處處長牛學成表示。2024年,上海金融監管局聯合相關部門積極整治職業代理人利用互聯網平臺非法開展宣傳的行爲,累計封禁賬號數千個,有效阻斷了非法獲客鏈條。

上海市委網信辦表示,今年將聚焦網上金融信息領域新情況新特點,會同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網上金融信息亂象整治,壓實互聯網平臺主體責任,指導平臺清理金融領域引流類及誘導性違規信息,從嚴處置從事非法金融中介、非法薦股等活動賬號,加強典型案例曝光及正向宣傳引導,切實守護人民羣衆財產安全,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金融“黑灰產”套路多,銀行監測牽出連環套

據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2022年,工作人員在日常監測中發現一持卡人賬戶存在異常,經分析判斷該賬戶可能被違法“代理”。

進一步排查後,發現該賬戶相關的上海紅某權法律諮詢公司疑似從事金融黑灰產業務。該銀行迅速向公安機關反饋問題,並協助警方成功破案,搗毀這個以“互聯網+法律”爲幌子的全國性犯罪團伙,目前相關人員已被判處刑罰。

值得警惕的是,該案只是金融“黑灰產”的一種詐騙形式。此後,招行信用卡不斷深入調查金融“黑灰產”業,發現金融黑灰產的變異正與互聯網技術達成深度耦合,這使得風險形態越發隱蔽且擴散迅猛。

招行信用卡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指出,金融“黑灰產”已與互聯網技術發展深度耦合,形成更具隱蔽性的擴散模式。需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消費者身份信息、金融賬戶等敏感數據,實施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或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網絡借貸,導致消費者面臨資金損失、信用受損及法律風險。

與此同時,部分團伙冒充法律工作者,以“政策補貼”“債務優化”等虛假話術誘導消費者編造事實、僞造文件等,此類行爲不僅污染網絡生態,更直接衝擊誠信文化根基。

多方聯動共治

近年來,金融“黑灰產”呈現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態勢,由此引發的類似騙局層出不窮,其不僅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更破壞了正常的權益保護途徑,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

目前,面對金融“黑灰產”對市場秩序、金融安全及消費者權益形成的系統性衝擊,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治理。

據介紹,招行信用卡中心在利用聲紋、人臉、視頻等技術,提升對黑灰產的識別與防範能力外,還通過全網監測、警銀協作、行業數據共享等方式,構建對非法代理投訴的立體防線。

2024年,國家網信辦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會同相關部門處置了一批在網絡平臺上從事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動的賬號;2024年4月至11月,公安部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部署開展了爲期7個月的保險詐騙犯罪專項打擊工作,打掉職業化犯罪團伙300餘個,涉案金額累計15億餘元。

最高人民法院也在2023年明確表示對於“債鬧”等反催收“黑產”依法查明事實,準確定罪量刑;中國人民銀行在2024年修訂發佈了《徵信投訴辦理規程》,特別針對提供虛假材料、冒名投訴或隱瞞代理關係等情形增加了終止辦理條款。

推動立法、探索多元糾紛化解機制

多方共治局面下,整治金融黑灰產已初見成效。

根據中國消費者報所發佈的《金融黑灰產分析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與“債權優化”“徵信修復”“反催收”“投訴代理”等相關的信息達15萬條。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當前黑灰產治理存在事前監測定性難、涉案標準不清晰、證據鏈收集存在盲區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後,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法律層面的明確依據。

行業人士亦建議,在立法層面推動制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統一規範和細化金融機構和金融消費者的保護邊界、權利義務、誠信體系等,有效壓縮職業代理黑灰產的套利空間。

近幾年,金融監管局等有關部門也多次明確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目前,行業內已有一些實踐成果。以招行信用卡爲例,近三年,該機構不斷加強與各地調解組織的合作,打造高效專業的調解機制,通過多元化解累計預防投訴升級超3萬起,部分案件還嘗試使用了仲裁、賦強公證等全新渠道,通過實踐創新,實現化解糾紛在早、在小。

但不可忽視的是,打擊“黑灰產”依然任重道遠。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打擊金融“黑灰產”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但可以看到,行業共治格局正逐步形成,黑灰產的滋生土壤正得以有效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