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幣別資產配置 分散風險
本週第12洞投資組合
操盤心法
摩爾投顧分析師謝晨彥
本週關鍵一檔:中信小資高價30(00894)1140425(日線圖)
日本財政部統計顯示,過去兩週日本賣出高達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不只是單一事件,而是顯示日本保險公司、銀行與退休基金等大型機構,正開始全面重新評估對美債的持有部位。海外需求急凍,美債避險地位明顯動搖;本週投組選入中信小資高價30(00894)、中信美國創新科技(009801),再選入奇𬭎(3017)、雙鴻(3324)、欣興(3037)、臺光電(2383)。
美債是固定收益資產,到期時美國政府仍需償還約定的本金與利息,價格波動不會改變債務的名目規模,即使中國、日本等主要持債國因市場恐慌而選擇賣出,這些債也多數會落入聯準會手中,進一步削弱市場化機制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若殖利率攀升、債價下跌,未來發債成本也會隨之上升,美國財政反而陷入更大壓力,美國若真想透過打壓美債壓縮債務規模,不僅策略錯誤,更可能誤判市場反應。
當美債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將帶來連鎖反應。第一,投資人可能將資金撤出股市,轉投高殖利率的公債,壓抑股市表現。第二,企業發債成本上升,影響資本支出與獲利能力。第三,市場若預期未來殖利率會更高,將延後認購意願,使美國再融資難度提高。第四,債價下跌造成更多拋售壓力,形成殖利率進一步攀升的惡性循環。除非聯準會主動介入、釋出降息訊號,否則美債市場短期內難見穩定跡象。
美元指數近期轉弱,市場紛紛將資金轉向黃金與日圓等避險資產。不少投資人關心:若持有美元計價資產是否應調整部位?其實美元走弱代表的是與主要貨幣(如歐元、日圓、英鎊)間的相對變化,並不代表臺幣一定走強。對於資產配置而言,單一幣別曝險過高仍存在風險。建議投資人應檢視自身美元資產的比重,透過多幣別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密切關注美債價格、殖利率與聯準會貨幣政策之間的互動。